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服之
王服之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7,390
  • 关注人气:4,8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得那个晚上”何以让43名领导受骗

(2010-10-10 22:26:44)
标签:

刘亮

徐州

宋体

《扬子晚报》

记得那一天

杂谈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记得那个晚上”何以让43名领导受骗

王传涛

“大哥您好,我叫小洁,原来在酒店的那个晚上还记得吧?”徐州90后男青年刘亮在网上获取了市政府等22家单位的工作人员姓名、单位地址及电话号码等相关信息,然后冒充三陪女通过寄勒索信和发短信的方式准备敲诈43个部门领导171000元,后因及时被警方截获而未得逞。日前,法院以敲诈勒索罪,判处刘亮有期徒刑两年。(1010日《扬子晚报》)

 

“记得那个晚上”是个富有诗意、能够给人以遐想空间的句子。要不然,杨坤的《记得那一天》也不至于如此传神,如此让人回音无穷。但是,遐想这个问题,还得分情况而定,有些遐想会让人感觉到幸福,有些遐想会让人感觉到感伤,有些遐想却让人麻烦上身。比如,在徐州,一名90后小青年利用“记得那个晚上”一句话骗倒了43个官员,骗取资金17万之多,可谓雷翻了众多网友。

 

笔者十分佩服这位深谙此道的90后小生刘亮,除去行骗属于犯法行为不说,他对于“话语意境”与“主人公心态”的把握,确实让人五体投地。而43位领导也并且弱智,但还是乖乖地中了这位青少年的招。活生生演绎了一次“后生可畏”的故事。

 

“记得那个晚上”,之所以能够让43名官员乖乖受骗,其中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这43位官员在“那个晚上”确实有事情发生。更令人匪夷所思、啼笑皆非的是,这些事情发生地还比较多、比较杂,以至于官员连那个女人是叫小洁、还是叫小姐都忘记了。于是,上当受骗理所当然、顺理成章,刘亮小同学也得以侥幸得手。

 

然而,马总有失蹄的时候。43名领导上当,不等于第44名领导就一定有“那个晚上”;第44位领导即便有那个晚上,只要还能够记得自己的“那个晚上”属于小洁还是小姐、小红还是小白,就都没有问题,这位官员就敢拿起手中的电话拨打110。所以,行骗就是行骗,它绝对成为了“行侠仗义”;勒索就是勒索,绝对成为了“勒令”。于是,刘亮同学的违法行为到此结束,并且还要付出两年的大好青春——这两年,可得在牢狱中反思一下了。

 

不过,有一些问题相信会让小刘困惑的。不光小刘,就是网友,也是对此新闻回味无穷。在笔者看来,值得公众与社会去思索的至少有以下三点:其一,还有多少官员拥有“那个晚上”的故事,除了小洁,有没有小姐,或是小红、小白?其二,为什么官员总能够成为诈骗对象,更关键的是,为何敢于报警的受害官员总是少数?其三,也是最为纠结的一点,刘亮对贪官行骗,之于法律虽然是铁板钉钉的事,可之于社会正义,之于公众情感,却总有点对贪官捍卫正义、叫人痛快淋漓的感觉。

 

说到底,我们可爱的父母官越来越承担不起“身正不怕影子歪”这句古语了。更多的情况可能就是网上流传的那样:小圈子外,冠冕堂皇,正人君子;小圈子内,漆黑一团,腐败透顶;八小时内,受人尊敬;八小时外,醉生梦死。正是因为许多官员在正面与反面的双重人格,才得以使得刘亮们大胆放肆地行起骗来。

 

恐怖之处在于,当诈骗官员成为小概率违法事件之后,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感、窒息感逼面而来,这让人想到了那个恐怖的名词——无官不贪。而避免出现“记得那个晚上”成为诈骗官员口令的方式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加强对官员的权力监督,官员也应当洁身自律,避免在“那个晚上”和“小洁”们发生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