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服之
王服之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7,390
  • 关注人气:4,8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经济学家成“走穴明星”没有什么不可以

(2009-05-13 23:21:41)
标签:

经济学家

知识分子

知识经济时代

培根

中国

杂谈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经济学家成“走穴明星”没有什么不可以

他们因2006年、2007年的大牛市而走红,又因随之而来的、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而身价倍增。他们就是经济学家。和演艺界的明星一样,频繁走穴、赶场已成为部分经济学家的“主业”。 经济学家的出场费三年涨了10倍,郎咸平以超12万居首。(5月13日新民晚报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的名言很好地预见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大势:知识必然能创造财富,而拥有知识的知识分子也理应受到相应的物质奖励。当经济学家们成功走出闭塞的“象牙塔”而为社会服务时,我们又怎么应该持有一种敌视的态度呢?至少在笔者看来,知识分子成为“走穴明星”是一种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赢”表现。

中国知识分子自古以来就有“文人相轻”的传统,而在社会上和政界上流传的“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说话更是加剧了知识分子被冷落的现实境遇。如何在知识经济时代突破这种现状是几代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奋斗状态,从先秦时期的“游学”传统到明清之际的“经世至用”社会思潮出现,中国知识分子抱着“济世救国”思想的一直在挣扎。

必须要面对的现实是,经济学家只是知识分子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而其他学科、其他专业的大量杰出学者仍然还徘徊在一个原始状态——为了学术而学术、为了研究而研究,他们的思想和成果也只是在学术圈子内传播,至于培根先生所说的“知识就是力量”,他们确实还有比较远的距离。不仅如此,在为了学术而学术的体制之下,学术研究的僵化发展在封闭式的抄袭和腐败的影响之下愈加严重。

学者成为“走穴明星”最起码证明了这些学者是有新奇观点和独立思考的,这或许能诱使有些传统学者反思一下自己的思想为什么不会受到社会的欢迎?为什么自己的学术成果转化不成巨大的生产力?这样可以从另外一个侧面促使学术走向公开化的状态,也会让学者们积极的参与到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大潮中来,何乐而不为?

学以致用”、“经国济世”本应就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一大特点,既然社会对知识有需求,那么社会必然会滋生出一个巨大的市场,这个市场就是专门为经济发展而设立的,也必将成为知识分子们施展自己抱负的一个大舞台——经济发展、知识获得升华。相反,“文人相轻”和知识分子被打倒的时代也往往成为一国历史的“闰月时代”,可有可无甚至于让历史呈现倒退之迹象。所以,经济学家成“走穴明星”不仅不是学术发展之耻,反而能成为社会发展之利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