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热线”体现服务型政府应有之义

标签:
拱北口岸派出所建设服务型政府银海经济领域杂谈 |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
“救命热线”体现服务型政府应有之义
2月24日夜里,拱北口岸派出所值班电话响起一阵急促的铃声。一老婆婆给派出所打来电话,称其丈夫突发心绞痛,“已经快不行了!”情况十分危急,时间就是生命!值班领导当机立断,一方面立即安排民警赶到老人的住处银海新村,用车将老人送往医院,一方面迅速联系中大五院,及时启动绿色救助通道。
(见昨日《珠江晚报》)
派出所领导班子成员到银海新村走访王老夫妇时主动留下了电话号码,表示有什么困难可以及时联系。一个半月过去了,拱北口岸派出所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当老人的求助电话打过来的时候,派出所值班领导想尽了一切力所能及的办法最终帮助老人渡过了难关。从接到老人的求助电话到将病人送进病房的20多分钟时间里,我们看到的不只是派出所民警的拳拳责任心,更看到了一个服务型政府背后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效率。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市场经济体制之下政治改革的重中之重。通常意义上,我们往往把服务型政府的建设重点放在经济领域,即从政府的指令性管理转换到为市场主体服务上来。事实上,除经济领域之外,市民的日常生活同样也需要一个服务型政府的,这不仅需要政府的所有部门都把“百姓的小事儿”当成“自己的大事儿”,更需要在处理这些“杂事”的同时提高办事效率、减少行政成本。毫无疑问,在此事中拱北派出所非常出色地完成了这项任务,可谓服务型政府的现实体现。
在现代政治中,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的是在公民本位思想的指导下,将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与此同时,服务型政府更需要细节方面的落实,具体表现在“服务热线”的设立、值班人员的高度负责等方面。从这层意义上讲,拱北口岸派出所的“服务热线”不仅仅拯救了一位老人的性命,更彰显了服务型政府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