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札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008-10-03 10:16:24)
标签:

直接经验

间接经验

行万里路

分类: 心灵鸡汤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中国古人的一种求知模式,亦是古人自我修养的途径。

   “读万卷书”乃极言多读书;“行万里路”是讲多游历,这是求知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

    要求知,首先要“读万卷书”,即广博地学习前人的知识,特别是研习圣贤之说。这实质上是通过博览群书获得间接知识,它是一个人闭门苦读的过程。孔子年轻时读书极勤奋,《论语》里讲:“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孟子少时发愤读书,浑然不知昼夜,遂通《诗》、《书》、《礼》、《易》、《春秋》等经。求知以“博览群书”始,实不失为合理之举,因为以个人有限的精力,万万不足以亲身一一发现、经历,且无此必要,明智之举就是通过博览群书把已有的知识、学说纳入胸中

    博览群书有三个步骤:由博览致博闻,知各种知识或学说之详,可以“详说之”,这是第一步,接着通过认真阅读、思考,把握众多知识或某学说的要旨、精髓,也就是由“详说之”返回到用简单的语言表达知识、学说的精要与大义,就像孔子熟读《诗经》后一言蔽之为“思无邪”一样,如此又进了一步;在把握了知识的要旨之后,经过考察、比较,可知其好坏,进而“择其善者而从之”。在学习、研究年鉴、评说前人学说的过程中,有心得,有见解,可以发之,可自成一家之言。这就是“读万卷书”的较完整的意义,也是整个求知活动的第一个方面。

    但古人认为,只读书是不够的,“闻之不见,虽言必谬”;又“闻之不若见之”,因此博览群书之后,必进入求知的第二步,即遍游各地,亲见亲历,这称“游学”。游学很早以来就是个传统。孔子曾周游国;孟子闭门读书多年之后也周游各国,成为当时有名的游士,“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司马迁十年苦读之后,负起行囊遍游天下,竟依依不思归。

   “学”的益处大致有四:一可亲见亲历,增长见识,谓多见而识之;二是通过游历可以印证从书上得来的“知”;三是通过亲历亲见可以考察事物的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即孔子讲的“我之游,观其所变”;四是可在游历中将自己的知识和学说施之于“行”。孔子、老子、孟子都有游说列国的经历,他们极力劝说君主用自己的政治伦理学说,以使自己的政治抱负得以施展。“游学”既可获得新知识,又可验证学来的间接知识,此外还有机会在实际生活中推行自己的见解学说,无怪乎古人要“行万里路”了。

    首先“读万卷书”,获得满腹经纶,再“行万里路”,亲历躬行、参证精思,知识水平就会飞跃到一个较高的层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种求知模式原先为古代先哲所采用,由于它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就逐步为人们普遍接受,成为历代读书人求知的基本模式。

                        豹豹于2008年10月3日晨 

 

Remarks: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一种极高明、极实惠的求学方法,做投资也需要这样做。秋高气爽,现在是时候去全国各地转转了,以亲自了解、理解几条产业链,“纸上得来终觉浅”嘛。

    读书的确要有3个步骤:

    1、要能深入浅出。博览群书,能将复杂知识简单化,能深入浅出的讲解它,才表示读书读到位了。如果不能以平实的语言来解读知识,则表示仍未从里面跳出来;

    2、要能择善而从。对书上的东西,要有鉴别的能力,不盲从,即使是大师之作,也不表示是“绝对真理”,要从各种更朴素的真理和最根本的辩证逻辑来审视书上的方法和结论。

    3、要能自成一家。读书最后一步,就是要吐故纳新,兼收并蓄而自成一家,得到升华了的知识和理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