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札记:巴老解读特许权理论

(2008-09-28 12:11:29)
标签:

特许权理论

商业特性

边际定价能力

分类: 经济分析与竞合博弈

    下面是对巴老的两则采访,从中我们可以读到原汁原味的对特许权理论的解读及其选股的思想。

    问题一:你如何区分P&G和可口可乐公司?
   巴菲特:“P&G是一家很好的公司,有着很强的行销网络,旗下有很多名牌,等等。如果你告诉我,我要离开20年,这期间我们家族的资产都放在了P&G上面,我不会感到不高兴的。P&G是我5%的选择之一。20年的时间,它不会消亡的。
  但是,未来20年、30年的时间里,相对于P&G,我对可口可乐公司的单位增长率、定价能力更看好些。目前可乐的定价能力可能差些。设想以下,数以十亿计的日均消费量,多一分钱,那就是一千万。Berkshire拥有8%的股份,那就是每天80万。看上去不是不可能,不是吗?现在就想涨价,在很多市场是行不通的。但假以时日,二十年后,可乐在单位消费量里一定赚得更多,并且总量上也会卖得更多。我不确信这个涨幅会有多大,但是我确信一定会增长。
  我不认为P&G的主要产品有可乐这样的统治力,有这样的消费量增长率,但是P&G依旧是好公司。即使我可能会更中意其他一些公司,但是那样的公司凤毛麟角。”

  问题二:麦当劳未来20年的前景如何?
  巴菲特:“麦当劳的情况里,许多因素都起作用,特别是海外的因素。麦当劳在海外的处境比在美国国内要强势一些。这个生意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难。人们,那些等着派发礼物的孩子除外,不愿每天都吃麦当劳。
  喝可乐的人,今天喝五罐,明天可能还会喝五罐。快餐业比这要艰难得多。但是,如果你一定要在快餐业里,世界范围里这个行业规模是巨大的,选择一家的话,你会选麦当劳。它有着最好的定位。虽然对小孩子虽是美味,对成人而言它却不是最好吃的。近来,它进入了用降价来促销的领域,而不是靠产品本身来销售。
  我个人更中意那些靠产品本身就卖钱的公司。在这一点上,我更喜欢吉列。人们不是因为还有一些附送的小礼品而买Mark 3。在本质上,吉列的产品更强势些。Berkshire拥有很多吉列的股票。当你想到几十亿的男人脸上每天每夜长出的胡子,更好的是,还有女人的两条腿,你晚上的睡眠一定会很香甜。那才是你要的生意。
  如果你想的是下个月我要用什么降价策略来压制汉堡王(译者注:Berger King),如果它们和迪斯尼签了协议,而我却没有……等等。我偏爱那些独立的产品,不需要做降价促销这些噱头来让它更有吸引力。虽然你可以用那些伎俩来做好生意,比如,麦当劳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企业,但它终究不像可乐那样,像可乐那样的几乎也没有。
  如果你一定要在那个领域买一家企业,就买奶酪皇后吧!我是开玩笑的,还是买麦当劳吧。一段时间以前,Berkshire买了奶酪皇后,所以我在这儿给奶酪皇后不知羞耻地做广告。”

    ……

    从这里,我们读到了由巴老解读的、原汁原味的“Economic Franchise”理论。

    东方港湾的钟兆民老师曾在2007年东方港湾工作总结中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提法“投资学,其实就是投资比较学”。个人对“投资比较学”这种提法深以为然,而巴老就以现身说法解读了投资比较学。

    从这两则采访中我们可以看到,巴老在身体力行的实践他的“Economic Franchise”理论,即:边际成本定价理论,或者说是自主定价权理论。如果说巴老的报表分析和估值的能力独步天下的话,我倒更相信是他的商业思想更深邃、更博大精深。依本人浅见,较之报表分析和估值的能力,商业思想和境界更可贵。

    从经济学理论的角度,我们很容易理解特许权理论,这其实就是讲独特的商业特性,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自主定价权和边际成本定价能力,再“学究”一点,就是产品具有很低的需求价格弹性,同时需求量又很大还很稳定。

    站在投资学理论的角度来思考,也会得出类似的思考结果。影响公司ROIC的驱动因素,就是公司内在价值的驱动因素,如果我们对ROIC进行分解:

    ROIC=(1-T)*(EBIT/TR)*(TR/IC)

    EBIT/TR,就是单位销售的税前经营利润,这个数据是用财务数据算得的,较高的EBIT/TR其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较高的毛利率,毛利率高未必就有很高的EBIT/TR,但毛利率不高的公司则一定没有较高的EBIT/TR。

    从ROIC的分解来看,EBIT/TR和TR/IC可以有不同的组合,即近似相当于我们常听说的“差异化”(选择高EBIT/TR)和“低成本”(选择高TR/IC,即加速资本周转),想要有较高的ROIC,EBIT/TR和TR/IC至少有一个能过得硬。对此Porter教授的观点很鲜明:公司必须在差异化和低成本之中择其一,不能做“战略骑墙派”;最糟糕的就是那些搞低成本战略但又未成功的公司,这类公司属于那类“夹在中间”的状况。

    当然,“差异化”是重视成本控制的差异化,只不过这种成本控制不能牺牲差异性;“低成本”是重视差异化的低成本,只不过重视差异化不能成本过高。

    不过,凡事总有例外:1)少数公司能在一段时间内同时实现低成本和差异化,但在竞争壁垒慢慢瓦解以后,公司必须在“差异化”和“低成本”中进行抉择;2)夹在中间的企业也未必就不能有好的绩效,在特殊情况下,夹在中间的公司也能有少许好光景。

    通过巴老的解读,可以看出他更重视公司的边际定价能力,这也符合他的“确定性”原则,因为采取“低成本”策略的公司往往没有好的商业特性,只能依靠精细的管理,这类公司不是巴老的首选。他更喜欢那种商业特性极好、傻瓜也能经营的公司,在他看来,仅依靠卓越管理才能成功的公司不是好公司,因为总有一天,会有一个笨蛋坐上CEO的位置,那样公司就很危险了。

           豹豹于2008年9月28日中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