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一段经济学评论

(2008-09-20 22:25:35)
标签:

需求曲线

价格

均衡

分类: 经济分析与竞合博弈

(注:这是一篇经济学评论,是讨论需求曲线的形状的。从这篇文章里,我们可以体会到形式逻辑的完整性和严密性。有时候,有些现象似乎很难理解,但究其实质,“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如果讨论问题的逻辑前提发生了改变,就不能以原有的逻辑来思考问题了。蓝字是点评

 

需求曲线必定向下

 

 在中国经济学界,认为“需求曲线有时向上”的不乏其人。他们不仅下笔为文,印成铅字一篇篇发表,有些还顺便批评反对者“学风不正”和“理论基础不过硬”。他们的名字不提吧。难以解释的是:为什么这么简单的原理,竟然害得那么多老中青经济学人犯错!

事情是这样的。整座经济学大厦中,最重要的基石是“需求第一定律”。它是说: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代价越大,需求量越小;或者说,代价越小,需求量越大。这个定律可以用图形来表示。习惯上,用横座标表示需求量,纵座标表示价格,那么需求定律就可以描绘成一条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曲线,这条曲线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向右下倾斜”。

反对“需求曲线必然向下”的人,认为“需求曲线有时向上”。他们的理由通常是这样的:经济社会存在“越贵越买”的现象。例如股票。价格低的股票是垃圾,不受人青睐;但当股票暴涨时,大家就会看好,愿意出高价购买。这个铁一般的事实,推翻了“需求曲线必定向下”定律,换言之,推翻了“代价越高、需求量越小”的规律。

“有时向上学派”进一步论证道:社会上存在着像珠宝和钻石那样的“炫耀品”,它们也会产生“越贵越买”的现象。既然是炫耀品,就一定要贵,顾客才愿意买;若炫耀品跌价,买的人就会少。所以,炫耀品的存在,也推翻了“需求曲线必定向下”定律。云云。

这些论证似是而非。照他们的理解,何止股票和珠宝,世界上任何商品,都可以推翻“需求第一定律”。不是吗,臭蛋、旧汽车、洗衣板、黑白电视,都比较便宜,但人们要得少;相比之下,鲜蛋、新轿车、洗衣机、大彩电,虽然都比较贵,但人们还是要得多。

如此类推,台灯、奶糖、空调、甚至马桶,都应该属于可以推翻“需求第一定律”的“炫耀品”了,因为相对蜡烛、糖精、风扇和粪坑而言,人们都是“越贵越买”的。既然任何物品都能找到较劣质的替代品,那么任何物品都可以被视作“炫耀品”;既然越是优质物品(价格越高),人们就要得越多(需求量越大),那么这些物品的需求曲线就不是“有时”向上,而是“永远”向上了。

不是这样的。“有时向上学派”忘记了最基本的前提:一条需求曲线,只能代表唯一一种固定不变的物品,而不能有时代表一种物品,有时又代表另一种。(注:说到点子上了,此物非彼物我们不能画一条向上的曲线,解释说它的前半段表示“臭蛋”,后半段表示“鲜蛋”,然后断言“鸡蛋”的需求曲线是向上倾斜的。我们也不能画一条波浪线,解释说它的前半段表示“小学文凭”,中间段表示“中学文凭”,后半段表示“大学文凭”,然后断言“文凭”的需求曲线是向上、向下、再向上波动的。

对股票来说,道理也一样。在信息不全面的世界里,人们经常把商品的价格视作质量指标。与其说人们要买“贵”的股票,不如说他们要买“好”的股票。当股票的价格上升时,股票的品质和盈利能力便在股民心目中发生了改变,变成另外一只有所不同的股票了。在图形中,这应该表示为“另一条”位置更高、但仍然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而不是一条掉头向上的需求曲线。(注:解读得好!)

股民追买“较贵”的股票,是因为他们以为“较贵”就是“较好”,而他们本来就打算购买“较好”的股票。这跟我们要买“较贵”的轿车,不买“较便宜”的自行车一样。轿车的确比自行车贵,但我们之所以买轿车而不买自行车,是因为我们本来就打算买“较好”的交通工具,而不是为了“越贵越买”才买轿车。

你或许不想要“品质较次”的股票或宝石(它们表示为位置较低的需求曲线),而想要“品质较优”的股票或宝石(它们表示为位置较高的需求曲线)。不过,只要有人要免费送你(代价较低),你就想得到更多(需求量较大)。换言之,即使对于昂贵的、高级的或“预期回报高”的商品,只要你付出的代价越低,你对它的需求量也是越大,这表示为那条位置较高的需求曲线依然向下倾斜。

一条固定的需求曲线,表示当“其他任何条件”都不变时,某物品的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的反比关系。所谓“其他任何条件”,包括物品的品质、顾客对它的喜爱程度,顾客个人的健康、年龄、性别、家庭规模等等。千万不要忘记,只要这些因素中任何一项发生变化,原来的需求曲线就要上下移动,从而变成“另外”一条需求曲线,而不是“同一条”掉头向上的曲线(注:说到问题的根子上了)始终正确区分:(1)什么时候沿着同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滑动;(2)什么时候平移整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是我们掌握需求曲线应用的核心。

经济学家阿尔钦(Armen Alchian)曾经写道:“需求曲线可以有多种形状和斜率,但绝对没有任何一段是向上倾斜(斜率为正)的。在较高的代价上,绝对不会有较大的需求量。在某段价格范围内,需求曲线可以垂直,那表示在这段价格范围内,需求量没有改变。但只要价格升得足够高,需求量就会下降。在整个可能的价格范围内,需求曲线则绝对不是垂直的。需求定律是一个非常肯定的陈述,它恐怕是最有力、最可靠、最重要的经济学原理了。”

 

Remarks:

    1、这一段经济学评论是非常有意思的,争论的焦点其实在于“需求曲线”的定义及内涵,更深一层含义是:发生了某种现象,其本质是什么?我们有无错误理解某现象,或者把现象等同于本质本身?

    2、需求曲线的定义最开始就界定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有时向上派”错把“需求的变动”等同于“需求量的变动”,有些特殊商品出现不同的量价规律,根源在于需求曲线发生了移动,而非原先的量价关系不成立;

    3、在价值投资者眼里,股票同普通商品并没有什么不同,也不存在特殊的量价规律,股票就像牛排和其他食品一样,作为消费者,只有股价下跌,我们才是潜在受益者,而不应该是股价上涨就兴高采烈,而股价下跌就闷闷不乐;

    4、同样的道理,对于地产产品,人们将其视为与消费品相对立的投资品,认为地产产品的价格取决于预期,而非其内在价值和供求关系。但地产产品就不服从商品的属性吗?肯定不是。目前“万科降价冲击波”将使整个房地产行业发生“鲶鱼效应”,原先的畸形价格机制将逐步于市场规律,可以肯定的说,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将左移,同时供给曲线将右移。万科棋高一招,它率先在“自需求曲线”(own demand curve)上定价并实现了销售,而随后的地产商将只能在“比例需求曲线”(proportional demand curve)上定价。

    5、中国房地产行业是一个垄断竞争的市场,但由于地产产品的特殊性,这又不是一个普通的垄断竞争市场。从经济学层面思考地产行业的运行规律,认清长期均衡点的位置及各地产商的利润分布特征,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房地产行业形式上是一个垄断竞争的市场,但这个垄断竞争的市场跟很多轻工业品垄断竞争市场大有不同。

    垄断竞争的市场是目前最值得研究的市场结构。

            豹豹于2008年9月20日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