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水族
水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与荔波县,其余分布在附近的独山县、都匀市、榕江县、从江县等地和广西的融安县、南丹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河池市等地。贵州是我国水族人口最多的省份,水族是荔波世居的主要民族之一,占全县总人口的20.65%。水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水书),有被列为国家级文化遗产的马尾绣。
水族有本民族的历法,与夏历基本一致。不同的是水历以夏历八月为岁末,九月为岁首。从八月底至十月初的4个亥日都是“端”节日子,是水族最隆重的节日,水语称“借端”,相当于汉族的春节。节日期间举行赛马及跳铜鼓舞、芦笙舞等活动,并举行盛大的宴会。部分水族过卯节,即以9月卯日为节日,被称为“东方情人节”。此外还有“额节”“霞节”“苏宁喜节”等节日。
好客水族的尊贵招待
荔波是一个让人忘言的绝美之境,群山环抱,碧波荡漾着秀水清山,让人屏息而感无言之美。我醉心于这片山水,这里有水一样澄净的民族、水一样清爽的生活,还有水一样灵动的文字语言,还有纯朴、忠厚的少数民族同胞。这里的人们素有热情待客的优良传统。
在村寨门外,一群身着民族服饰的姑娘小伙早已摆好了米酒在那里等候。这是水族迎客的传统仪式——伴随着一首首委婉动听的敬酒歌,客人要在寨门外连喝三杯水族自酿的米酒。记者尽情地连饮了三杯水族人敬上的米酒,一种甜在嘴里、醉在心里的感觉油然而生。
领略了水族人的热情与好客之后,我们走进村寨。向导告诉我们,水族一般喜欢朴素的颜色,所以房屋上是青黑的瓦片,木质的水车,就连爱美的姑娘也是一身黑色棉布衣打扮——除了颈间的银饰偶尔闪动着银色光芒之外,她们全身上下再也找不到第三种颜色了。村里无论男女老少,春夏秋冬都身着黑色的服装。
水族村民常用猪肉、豆腐等食品待客,正餐则要杀鸡宰鸭。对远道而来的贵客,还要捕捞鲜鱼,甚至杀一头小猪款待。以示隆重,主人常常请村寨长老来主持宴客,有时还要请宗族或邻里来陪客。
俗话说:“无酒不成礼。”水族待客必须有佳酿。开宴前,由长老带头,每人都要用手指蘸一滴酒洒在桌上,以示祭祀祖先。然后,由长老致辞欢迎贵客,主人则双手高高举杯,向客人敬酒。席间,宾主常常依照民族习惯,大家联臂举杯,互喝交杯酒,以表示宾主亲密无间和家族、村寨的团结友爱。
最具民族特色的酒宴是喝肝胆酒。水族民间认为,猪胆有清心明目、消炎利尿等效。于是主人在杀猪时,便把附有猪胆的那一叶猪肝切了下来,用烧红的火筷烫烙猪胆的管口,封住胆管后,再下锅煮熟。主客入席后,待酒过三巡,筵宴渐至高潮时,主人便叫家人取出这叶猪肝,用剪刀剪开胆管口,将胆汁注入酒壶,并依次向每位宾客斟上胆汁酒。在一声声“秀”的祝酒声中,依序喝下这杯充满主人热情待客诚意,象征宾主肝胆相照、同甘共苦的肝胆酒。

水族卯节祭秧
对于乘龙佳婿或远方贵客,水族还有“一家来客,全寨宴请”之俗。这时,新姑爷或贵客在主人的引导下,挨家挨户去串门赴宴,倘若有一家未去,则往往被认为是瞧不起这家人的。不过,有的村寨大,家户多,而客人又时间仓促,急于要告辞回去了,这时也得依照水族礼俗去喝上一口酒,尝上两口菜,以示见了面,领了情。对此,水族称为“见面席”。
对于远道的宾客,主人要主动热诚留其住宿。水族人家,不论家境殷实还是贫苦,一般都在三楼或二楼设置专门用来待客的客房和床铺被褥。而且,水族忌讳让客人孤身而眠,以免冷落客人。因此,来了男客由男主人陪宿,女客则由女主人陪住。这样宾主既可消夜叙谈,格外亲热,又便于晚间照顾客人。
当客人要告辞时,主人要把留下来的猪头用来祭祖和饯行。祭祖时,先由客人对摆上来的猪头,掐一点猪耳朵,表示开祭。随后客人诵念吉语,敬祀祖先,祝福主人全家幸福。接着,主人也掐一点猪耳朵,同样祝福客人一路平安,家庭安康,希望双方今后更加情深义重。宾主边念诵吉语,边用筷子蘸酒,祭祀祖宗。这种被称为“掐猪耳”的水族待客礼俗,既表示了对先祖的崇敬,对主人盛情款待的感激,又进一步加深了宾主之间的友情。
在水族的待客礼节中,还有送“扎包”的习俗。凡有女客到来,主人在杀小猪、宰鸡鸭待客时,往往要把其中一只膀腿煮熟,留下备用。当客人要回去时,主人将这些猪膀、鸡腿拿来,和上糯米饭、糍粑或粽子,包扎妥当,让女客带着上路。还有,逢年过节,那些出阁的闺女常常回婆家探亲。当她们去之前,宗族、村邻都要你送一包糍粑,我给一串粽子,决不让姑娘空手而归。“扎包”既是归途中的美味干粮,又是到家后给老人、孩子的见面礼,让家人和邻里也从中分享一份亲友的温馨。
在水寨过情人节
2月14日是西方的情节,七夕节是中国的情人节。我在荔波很幸运地度过了不一样的水族“情人节”。说到这里,你是不是很好奇,这节日是怎么过的?
卯节,水语称“借卯”,意为吃卯,这是荔波水族人的节庆。卯节的日期是依据水族历法来推算的。具体的日期虽不固定,但有个选择的原则,即在水历九十月(农历五六月)内的卯日分四批过节。水历十月,水书称为“绿色生命最旺盛的时节”,辛卯日被称为“最顺遂的日子”,是过节的上吉日。水族人认为,过节逢辛卯就预示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与此相反,丁卯日被视为凶日,是过节的忌日。过节逢丁卯日会招致旱象、虫灾与瘟疫。卯节的分批在很古的时候就约定俗成。水家节日歌唱道:“第一卯/水利的卯,第二卯/洞坨的卯,第三卯/水扒浦卯,第四卯/九阡卯。九阡宽/吃卯殿后。”头三批卯节在荔波境内,第四批卯节,除三都的九阡、水各、周覃外,荔波的岜鲜、水维、永康等乡的水族人,也在这最后一批卯日过节。

水族卯节
卯节的前三四天,水家人就像汉族人迎大年一般,开始动手洒扫庭院,打扫卫生,将阳尘撒放稻田里(水家人认为阳尘能杀虫)。卯节的“除夕”,要杀猪宰鸭、打豆腐、开窖酒、备鲜鱼,祭祀祖先。村村寨寨取出珍藏的铜鼓来敲击,并开始接待宾客。
卯日是节日活动的高潮。人们身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涌往卯坡(各地约定俗成集会对歌过卯的山坡),在坡上对歌。这一天,卯坡上人山人海,人们撑着各种彩伞,或戴着草帽、竹笠,三五成群散落在如茵的草地和碧绿的灌木丛间,宛如雨后绿野上绽放的五彩花朵。
水族的包办婚姻色彩较浓,其青年男女的恋爱一般是隐秘的。只有赶场天和节庆日,才有接触机会,还要避开长辈与兄嫂。卯节为青年男女的社交大开了“绿灯”。卯节实际上是歌节,歌声就是传媒。未婚男女青年可以尽情地对唱情歌而毫无顾忌。
节日之夕,家家笑声朗朗,碰杯之声不绝于耳。铿锵的铜鼓和浑厚的皮鼓声响彻水寨。水家人一边喝着醇香的糯米酒,一边唱着比米酒更香的“姨娘歌”。每个水族寨子都设有“歌堂”,女歌手和伴音姑娘坐在房间里,男歌手与同伴、听众坐堂屋中,欢歌达旦,甚至连绵数昼夜。
卯节的起源来自一个神话故事。传说远古时候一支水族的祖先来到荔波定居,禾苗忽遭严重虫灾,人们束手无策,眼看颗粒无收。这时,水书先生陆铎从天而降,指示人们扫积屋内烟尘撒在禾苗上,终于除去了害虫。人们庆祝胜利,聚而欢歌,代代沿袭便形成了卯节。
热闹非凡的一天,未婚男女青年身着盛装,满心欢喜聚集卯坡上,只要见到称心如意的对象,便尽情以歌相会。你是不是也想来尝试一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