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佛学大秦岭陕西旅游牛头禅寺遍照禅师 |
分类: 中华父亲山——大秦岭寻访之旅 |
走樊川,上土塬,过杨虎城烈士陵,便到了牛头禅寺。
关于牛头寺何以得名,兀江伟在来时的路上,给我讲了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传说牛头寺的第一祖师遍照禅师,其道行高于净业寺(位于陕西省长安县终南山北麓之凤凰山,武则天曾在此出家,被唐高宗封为“昭仪”)的律宗创始人道宣律师。一次,遍照应道宣邀请赴宴,实为道宣想与遍照斗法。遍照知其意,便负一牛头赴会。
道宣以礼相迎,并设宴招待。只是,眼看过了吃饭的点,道宣还在跟遍照讨论佛法无边,就是不提吃饭。遍照嘴里不说,肚子说,咕咕如雷。道宣装作不好意思,打个“阿弥陀佛”解释说,因柴火不继,菜肴未能及时做好,请遍照法师稍安勿躁,再忍忍,再忍忍。
但忍无可忍,便无需再忍,人是铁,饭是钢,僧侣不吃,也饿得慌,出家人也是有脾气的。遍照法师说,“菜即未妥,我负一菜,请试用之”。便将所负牛头置于案上,生吞猛咥。
道宣惊异,你我也惊异,出家人守戒律,不杀生,不食荤,这是常理。可是,遍照法师拎着一颗血淋淋的牛头在啃,这算什么和尚啊这?宣道惊呼说,“你,你,你……”低头念猛念“阿弥陀佛,吾佛慈悲……”
遍照不管道宣反应,咥饱之后,血手抹血嘴,起身告辞,转身离去。把没咥完的半个牛头留给了道宣。
道宣不忍,也感觉不妙,便追赶至沣峪口外,却见那遍照法师正在破腹洗肠,以表达自己此举并无亵渎佛祖之意,只是想教训一下见不得别人咥牛头的道宣。道宣见此情景,也深知遍照禅师的道行高于自己。
从此,人们将遍照禅师称为“牛头师”,将其所创建的寺院称为“牛头禅寺”。比较现实的说法是,因寺庙坐落的长安古原半坡,远望其势,如一头安卧巨牛,庙址恰在“牛头”之处,因此被称做“牛头禅寺”。遍照法师负牛头赴宴,只是世人想表达遍照法师的修行境界而已。
如今的牛头禅寺,没有宏伟的山门,没有游人如织,甚至没有香火萦绕,没有僧侣往来,只有喧嚣尘上的寂静。站在形似寻常百姓家院门的牛头寺前,要不是门顶有“牛头禅寺”的字样,墙体有佛语,我甚至怀疑,我们走到了樊川古代的某位贵族院落遗址。
院内,有一对中年男女在想方设法扬鞭抽动一个硕大的陀螺。精于此道的老李,立马赶上去甩开膀子一通猛抽,那陀螺就好似他脚下的车轱辘,飞速而稳妥地旋转起来。扬起的鞭子,在与陀螺的交缠中,发出清脆的响声,撕破了清晨牛头寺的清净,引得那对男女啧啧称道。
气势雄浑,陈迹斑斑的大殿,沐浴在晨光中,证明这的确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禅寺。殿前的几通碑文,都是近年所立,看不到牛头禅寺的古韵沧桑。大殿侧旁,有一道小木门,上悬铜锁,木门上书“游客免进”,门后有台阶通向建于土台之上的后院。
踌躇间,一位中年和尚手拎扫帚从门内出来,身后跟着一条小狗。和尚出了门,小狗也出了门,但和尚回头喊了一声“回去”,那小狗便“噢儿”一声,极不情愿地转身进了小门。和尚将那把铜锁虚挂上。小狗无望,转身蹦跶上了台阶,消失墙后。和尚也转身,向我们走了。只是,他对我们的笑脸相迎,冷若冰霜,而是专注地清扫起寺院中树木下的落叶来。
他便是现任牛头禅寺住持释演谦。当我得知他的法号,立马想起我曾在《在故乡》中写到的山东定陶仿山寺法师释演顺,他们同属于“演”字辈,而且释演顺是西安人,剃度于户县草堂寺,我预想,他们应该相识。
攀问之下,果真相识。释演谦说,释演顺前段时间又回到了西安。而我在采访释演顺时,演顺法师也曾向我提起,他有离开仿山寺另寻他处修行的打算。如此,我终于打开了释演谦与我交流的突破口。他仍旧专心扫自己的地,对于我的问题,淡若清风,但对于我们的要求,他一应满足。
更多精彩请访问:陕西旅游网
精彩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