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大秦岭陕西旅游秦腔华阴老腔白鹿原 |
分类: 中华父亲山——大秦岭寻访之旅 |
有城墙的庙宇不多见,西岳庙有城墙。下了望河楼,沿着城墙缓步慢行,墙内是古树参天、鳞次栉比的古建筑群,墙外是安静祥和的村庄农田。移步换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欣赏西岳庙的卓尔不群。
李瑞说的没错,世人只顾着一窝蜂地去欣赏华山的形,而疏忽了隐身于幽静之所的华山的神。
夕阳斜照,更添西岳庙金碧辉煌的庄严与肃穆。远处隐隐传来激烈的响器和苍劲的吼唱,受“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齐吼秦腔”的影响,我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一群闲散的民间艺人在此不远处练腔清桑,自娱自乐。
漫步城墙,移步换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欣赏西岳庙的卓尔不群
西岳庙里遇电影《白鹿原》中演绎麦客吼秦腔的原班人马
循声至五凤楼,却见大殿之中的红毯之上,一群对襟短打的农民,敲打着各种乐器,忘乎所以地嘶吼,随性而动地表演,看似各自为阵,杂乱无章,却浑然一体,各有所绎,时而一唱众和,时而两两私语,眉目传情。
前方中间一主唱,怀抱六角琴,表情滑稽,唱腔刚猛高亢、磅礴豪迈。其后有两人瘫坐于地,一人持胡琴,一人敲梆子、钟铃,动作粗犷,蹬腿移臀,形似撒泼耍赖。后排长凳之上稳坐十余人,手着板胡、大号、手锣、勾锣、铰子、梆子、铃铃和木块击板,每个人都能吹拉敲打几件响器,灵活自如,放下这个便拿起那个,人手杂而音律不乱。
随着响器及主唱的猛然停顿,只见一位60多岁的精瘦老人,一手拿着木块,一手提着条凳从后排跃至前台,抡圆胳膊,力道十足地敲打着长凳。那长凳随着老人夸张的表情、身形动作,和沙哑却气吞山河的唱腔,剧烈翻飞,忽而四脚着地,忽而两腿倾斜,在木块的重击下,发出节奏鲜明、声音清脆的巨响。
这情形,让我突然想起去年深孚众望,却不得好评的王全安电影《白鹿原》中,那一群麦客在饭后齐吼秦腔的桥段。那是整部电影中,给观众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幕,完美地表现了白鹿原民间豪爽、粗犷的精气神。而且,眼前的这群人物,都如同从电影中跃出一般,似曾相识。
这五凤楼一群老秦人彪悍刚烈的演绎,不是之前所见秦腔那般四平八稳,有板有眼的表演,而是颇似黄土地上的重金属摇滚乐队,在进行一场无与伦比的演唱会,那种憾人魂魄的现场感,令我热血沸腾,沉醉其中。
一曲唱吧,吼腔、响器顿停,那些表演过于激烈的演员们,坐在原地喘气。一位身着长裤、T恤,温文尔雅的人走上前,指点刚才表演中出现的瑕疵。
而忙着拍照的摄影师胡军,已探知这个艺术团体的团长李卫业也在大殿之中,并引荐于我。我和李卫业便在他们的排练现场,进行了短暂的访谈。
历史上西岳庙行帝王祭祀大典,由华阴老腔奏乐演出
从李卫业的谈话中,我才得知,刚才他们唱的不是秦腔,而是华阴老腔,一种源自约2000多年前在黄河、渭河交汇处水陆码头的船工号子。后来与皮影戏结合,采用古老原始的乐器为主旋律,以木块击打板凳为主节奏,以一人唱众人满台吼的形式,反应古代金戈铁马的沙场征战,人喊马嘶、气吞山河。
西岳庙行帝王祭祀大典以来,华阴老腔曾作为祭祀仪式上的演出曲目,受邀入驻西岳庙演出,得到前往参加祭祀大典的帝王将相们的喜爱。一次性参加演出的演员,最高曾达到90人。
我们所看到的这个民间艺术团体,叫做陕西华阴老腔艺术团。刚才他们所演,正是电影《白鹿原》中所唱的《将令一声震山川》,他们是与扮演黑娃的段奕宏同台演出的原班人马。
华阴老腔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曾在2006年登上国家大剧院,它以另类、夸张、别开生面的演绎,所呈现的艺术震撼力,瞬间惊艳全场,并得到世界艺术界的广泛认可。
在五凤楼大殿,我们看到一块黑板上写着,“离赴法演出仅剩19天”。原来,华阴老腔艺术团接到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邀请,将代表中国参加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订立10周年暨“中国日”系列活动,于10月12日启程,赴法国巴黎演出。
这群年龄从42岁到70岁不等的华阴农民,放下家里秋收的庄稼,正为赴法演出进行紧张的排练。他们将为远在万里之遥的法国民众,带去原汁原味的老腔表演,展现传唱千年的原生态艺术魅力。
那位温文尔雅的人,是剧团的导演,团长李卫业被他喊去商议剧本。在走之前,应我的要求,李卫业让艺术团的演员将刚才演绎的《将令一声震山川》重演一遍。
于是,那激越的响器,苍劲的唱腔,再次响彻五凤楼,并在西岳庙那些镌刻着历史痕迹的牌坊、门楼、大殿之间久久回荡。
再听一遍《将令一声震山川》,正所谓“一声吼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华阴老腔不仅吼唱出了得胜英雄凯旋而归的豪迈得意,也吼出了马革裹尸还葬的悲怆与激昂,更吼出了老秦人千年来,在这方黄天厚土上屡屡重塑历史的荡气回肠,刚毅如绝壁千仭的华山,迅猛如咆哮如雷的黄河,将老秦人的精气神演绎得淋漓尽致。
精彩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