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大秦岭眉县旅游红河谷国家森林公园 |
分类: 中华父亲山——大秦岭寻访之旅 |
红河谷,是一个熟悉的名字,它不由得让人想起冯小宁拍摄于1996年的那部经典电影。
除此之外,它还是一首加拿大经典民歌,一部美国经典影片的名称,中国云南赫赫有名的红河谷地。但是,冠以“森林公园”的红河谷仅有一处,那就是陕西眉县的红河谷森林公园——我们寻访大秦岭的第一站,也是大秦岭西部旅游环线的起始站。
在咸阳国际机场与提前约好的向导老彭,司机老李接头。寻访大秦岭这样山壑纵横的地方,需要一个好向导,一个好司机。好向导老马识途,随时为我们定位,从另一视角提供详实的信息。好司机为我们翻山越岭、探幽访古提供安全保障。他们是我们寻访大秦岭必不可少的眼和腿。
关中平原随处都有神迹
从咸阳国际机场驶往西宝高速的路上,车窗外两侧的辽阔农田中,一座座突起的小山丘映入眼帘,那是曾经十三朝繁华古都遗留下王公贵族的陵墓。进入关中平原,不能小觑每一块土地,因为在任何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都有可能隐藏着惊世的古代遗址。丰饶的关注平原,以他的宽厚和包容,让每一个涉足其中的人心生敬仰。
坐在副驾驶的老彭,原本是安微人,由于长期居于西安,已经娴熟于宏厚的关中方言。当我们在西宝高速一路驰骋时,他迫不及待地扭过身来向我们讲述着一路人文古迹,户县草堂寺、周至楼观台、扶风法门寺等,神情中流露着一个关中外来人对于这片土地熟识自信和置身其中的自豪。
当看到“白起故里”的巨幅广告牌时,我们下了西宝高速,驶入眉县县城。这是我们进入大秦岭的第一个县城。跟10年前我印象中脏乱不堪的眉县相比,今日的眉县仿若一个暴发的贵族,整洁、宽阔的街道彰显着他的清秀与活力。
眉县不仅是一代名将白起的故乡,更是赫赫有名的猕猴桃之乡。沿途夹道铺排的猕猴桃果园架上沉甸甸的果实,在不久之后将成熟、采摘,然后贴上标签,发往世界各地,它们是这座小县城的声誉流向世界的标识。而素有“六月飘雪”之称的大秦岭主峰,就在眉县辖区内。不过,我们此行的目标,是太白山北麓的红河谷。
穿城而过,街道两旁稀稀落落的行人身上的衣着与表情,流露着秦岭脚下这座小县城的时尚与新潮。阳光炽烈,但视野通透,一道高塬横卧于城市边缘,它是关中平原周边特有的地貌,比平原高数十丈,却远比原创逶迤的群山低矮许多,堆积着厚厚的黄土,孕育着丰硕的庄稼。塬,是一望无际的平原与气势宏厚的秦岭之间的缓冲区。远远望去,它们像一道道天然堤坝,护佑着秦岭脚下的每一座城市和村庄。
城市的巨变,更多时候体现在道路的改观。那些新出现的宽阔的油柏路,让曾经多次涉足眉县的老李,也迷失了方向。驶出县城后,我们不得不边行进,便停车打探通往红河谷的路径,直到在某个岔道口看到“红河谷”的指示牌,老李才长吁一口气,自信满满地驶向红河谷。
白天,人会被山吞没
翻过高塬,秦岭巍峨的姿态就迎面扑来,我们只能在他的脚趾间蜗行。
进入峡谷,公路在半坡上蜿蜒,谷底是淙淙流淌的河水。只是那水,不仅不红,反而清澈见底。在稍稍开阔的地带,零散的村落沿路而建,隐藏于绿荫中,偶遇村民,闲散而傲慢地倒背双手在树影下观蝉。这里叫营头镇。这个镇子上的原居民都是住在景区的人,享受着与生俱来的优美环境,也享受着像我们一样远道而来的游客带来的喧嚣与繁华。
红河谷原名“赤峪”、“赤峪河”,源出太白湫,因太白八景之一的“红河丹崖”而得名,也是大秦岭七十二峪之一。到了红河谷景区大门口,原本想可以下车游览着北上太白古道,曾经带给宋太宗赵匡胤命运转机的红河谷风情了,没想到的是,就算进了大门,距离核心景区红河谷度假村还有6.6公里的距离,我们仍旧只能坐在车上观风景。
车窗开着,越深入峡谷,空气越清新,也越清冷,一路流动的风景应接不暇,从北京出发沿途积攒的疲惫也渐渐地消退。车停在度假村凯撒宫的停车场,下车之后,伸伸坍塌的懒腰,举目四望,才发现在山外看到的天高地阔消失不见,接踵而来的是云遮雾罩的朦胧,青山的上半截不见了踪影,原来进入峡谷我们一路所见的都只是她的下半截。
在狭窄的河道巨石间奔腾的河水发出的怒吼引得山谷轰响,漂流的皮垫从上游把游客漂到下游,再经由观光车运回上游的游乐场,惊险与刺激激发的惊叫嬉戏声,被淹没在河水的狂潮中,十分脆弱。游客不多,且多半是举家外有的家庭。
到了晚上,我才发现,在白天,更多的人,会被大山所吞没,游客散落于各处隐秘,暮色降临之后才都汇聚度假村,进行一场与山河共鸣的狂欢。
当晚,我们入住凯撒宫。必须承认,我对红河谷中的这个“凯撒宫”也感到不伦不类。但它的确就叫“凯撒宫”。
虔诚叩拜大秦岭
一切就绪,已近昏黄。
老彭和老李说在房间里休息一下,然后去吃晚饭。我和摄影师胡军抑制不住亲近大山的兴奋,走出凯撒宫,沿着伸向峡谷深处的公路徒步前行,我们希望在真正游历红河谷之前,先让无人引领和讲解的视听,发现一些不为所知的惊奇。
在被高大的树木掩盖的公路上行走,仿若在幽静的绿色隧道中穿行。徒步数公里,我们发现,除了享受这份惬意,我们发现不了其他的新奇。举目四顾,视野所及之处,除了树木还是树木,偶遇和我们一样轻装简行的游客,手握登山杖或一截枯枝,一身疲惫,两眼迷茫。身处高山深谷之中,很容易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就像一只甲壳虫,在森林中踟蹰。
跟老彭老李约定晚餐的时间快到,不得已,我们只好原路撤回。
走出绿色隧道,到红河谷度假村,眼前却豁然开朗。云雾退去,一轮夕阳高悬与山顶之上,霞光万丈。我原以为的东,原来是西,我原以为的西,原来是东。我原以为悬浮于天空之上的阴霾云层,原来是山的轮廓横卧于天际。
远山刀削似的的峭壁上,悬挂这“Z”字型的栈道,像是一道直通云霄的伤疤,透过长焦镜头翘望,栈道上仍有胆战心惊,一阶一停的游客。
站在秦岭下,我们有缘在第一站的暮色之中见到大秦岭的局部雄伟——一种迎面逼来的压抑的壮阔,摄人心魄。
面对此情此景,我双膝下跪,叩拜大秦岭,我为他那神秘的威严,为这孕育了华夏文明的“中华父亲山”的雄厚所折服,也为我们寻访大秦岭有一个美好的开始,希望我的虔诚,能在寻访大秦岭的过程中,给予我更多的机缘邂逅与创作灵感。
2013年8月19日,我们的寻访大秦岭之行,从红河谷的这一跪拜中,才算正式开启。不曾想,在以后的行程中,我一直在跪拜着前行。
除此之外,它还是一首加拿大经典民歌,一部美国经典影片的名称,中国云南赫赫有名的红河谷地。但是,冠以“森林公园”的红河谷仅有一处,那就是陕西眉县的红河谷森林公园——我们寻访大秦岭的第一站,也是大秦岭西部旅游环线的起始站。
在咸阳国际机场与提前约好的向导老彭,司机老李接头。寻访大秦岭这样山壑纵横的地方,需要一个好向导,一个好司机。好向导老马识途,随时为我们定位,从另一视角提供详实的信息。好司机为我们翻山越岭、探幽访古提供安全保障。他们是我们寻访大秦岭必不可少的眼和腿。
关中平原随处都有神迹
从咸阳国际机场驶往西宝高速的路上,车窗外两侧的辽阔农田中,一座座突起的小山丘映入眼帘,那是曾经十三朝繁华古都遗留下王公贵族的陵墓。进入关中平原,不能小觑每一块土地,因为在任何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都有可能隐藏着惊世的古代遗址。丰饶的关注平原,以他的宽厚和包容,让每一个涉足其中的人心生敬仰。
坐在副驾驶的老彭,原本是安微人,由于长期居于西安,已经娴熟于宏厚的关中方言。当我们在西宝高速一路驰骋时,他迫不及待地扭过身来向我们讲述着一路人文古迹,户县草堂寺、周至楼观台、扶风法门寺等,神情中流露着一个关中外来人对于这片土地熟识自信和置身其中的自豪。
当看到“白起故里”的巨幅广告牌时,我们下了西宝高速,驶入眉县县城。这是我们进入大秦岭的第一个县城。跟10年前我印象中脏乱不堪的眉县相比,今日的眉县仿若一个暴发的贵族,整洁、宽阔的街道彰显着他的清秀与活力。
眉县不仅是一代名将白起的故乡,更是赫赫有名的猕猴桃之乡。沿途夹道铺排的猕猴桃果园架上沉甸甸的果实,在不久之后将成熟、采摘,然后贴上标签,发往世界各地,它们是这座小县城的声誉流向世界的标识。而素有“六月飘雪”之称的大秦岭主峰,就在眉县辖区内。不过,我们此行的目标,是太白山北麓的红河谷。
穿城而过,街道两旁稀稀落落的行人身上的衣着与表情,流露着秦岭脚下这座小县城的时尚与新潮。阳光炽烈,但视野通透,一道高塬横卧于城市边缘,它是关中平原周边特有的地貌,比平原高数十丈,却远比原创逶迤的群山低矮许多,堆积着厚厚的黄土,孕育着丰硕的庄稼。塬,是一望无际的平原与气势宏厚的秦岭之间的缓冲区。远远望去,它们像一道道天然堤坝,护佑着秦岭脚下的每一座城市和村庄。
城市的巨变,更多时候体现在道路的改观。那些新出现的宽阔的油柏路,让曾经多次涉足眉县的老李,也迷失了方向。驶出县城后,我们不得不边行进,便停车打探通往红河谷的路径,直到在某个岔道口看到“红河谷”的指示牌,老李才长吁一口气,自信满满地驶向红河谷。
白天,人会被山吞没
翻过高塬,秦岭巍峨的姿态就迎面扑来,我们只能在他的脚趾间蜗行。
进入峡谷,公路在半坡上蜿蜒,谷底是淙淙流淌的河水。只是那水,不仅不红,反而清澈见底。在稍稍开阔的地带,零散的村落沿路而建,隐藏于绿荫中,偶遇村民,闲散而傲慢地倒背双手在树影下观蝉。这里叫营头镇。这个镇子上的原居民都是住在景区的人,享受着与生俱来的优美环境,也享受着像我们一样远道而来的游客带来的喧嚣与繁华。
红河谷原名“赤峪”、“赤峪河”,源出太白湫,因太白八景之一的“红河丹崖”而得名,也是大秦岭七十二峪之一。到了红河谷景区大门口,原本想可以下车游览着北上太白古道,曾经带给宋太宗赵匡胤命运转机的红河谷风情了,没想到的是,就算进了大门,距离核心景区红河谷度假村还有6.6公里的距离,我们仍旧只能坐在车上观风景。
在狭窄的河道巨石间奔腾的河水发出的怒吼引得山谷轰响,漂流的皮垫从上游把游客漂到下游,再经由观光车运回上游的游乐场,惊险与刺激激发的惊叫嬉戏声,被淹没在河水的狂潮中,十分脆弱。游客不多,且多半是举家外有的家庭。
到了晚上,我才发现,在白天,更多的人,会被大山所吞没,游客散落于各处隐秘,暮色降临之后才都汇聚度假村,进行一场与山河共鸣的狂欢。
当晚,我们入住凯撒宫。必须承认,我对红河谷中的这个“凯撒宫”也感到不伦不类。但它的确就叫“凯撒宫”。
红河谷中的“凯撒宫”酒店
虔诚叩拜大秦岭
一切就绪,已近昏黄。
老彭和老李说在房间里休息一下,然后去吃晚饭。我和摄影师胡军抑制不住亲近大山的兴奋,走出凯撒宫,沿着伸向峡谷深处的公路徒步前行,我们希望在真正游历红河谷之前,先让无人引领和讲解的视听,发现一些不为所知的惊奇。
在被高大的树木掩盖的公路上行走,仿若在幽静的绿色隧道中穿行。徒步数公里,我们发现,除了享受这份惬意,我们发现不了其他的新奇。举目四顾,视野所及之处,除了树木还是树木,偶遇和我们一样轻装简行的游客,手握登山杖或一截枯枝,一身疲惫,两眼迷茫。身处高山深谷之中,很容易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就像一只甲壳虫,在森林中踟蹰。
跟老彭老李约定晚餐的时间快到,不得已,我们只好原路撤回。
走出绿色隧道,到红河谷度假村,眼前却豁然开朗。云雾退去,一轮夕阳高悬与山顶之上,霞光万丈。我原以为的东,原来是西,我原以为的西,原来是东。我原以为悬浮于天空之上的阴霾云层,原来是山的轮廓横卧于天际。
远山刀削似的的峭壁上,悬挂这“Z”字型的栈道,像是一道直通云霄的伤疤,透过长焦镜头翘望,栈道上仍有胆战心惊,一阶一停的游客。
站在秦岭下,我们有缘在第一站的暮色之中见到大秦岭的局部雄伟——一种迎面逼来的压抑的壮阔,摄人心魄。
面对此情此景,我双膝下跪,叩拜大秦岭,我为他那神秘的威严,为这孕育了华夏文明的“中华父亲山”的雄厚所折服,也为我们寻访大秦岭有一个美好的开始,希望我的虔诚,能在寻访大秦岭的过程中,给予我更多的机缘邂逅与创作灵感。
2013年8月19日,我们的寻访大秦岭之行,从红河谷的这一跪拜中,才算正式开启。不曾想,在以后的行程中,我一直在跪拜着前行。
精彩系列:
前一篇:春节旅游之“打个电话回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