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布依族斗牛旅游斗牛节荔波旅游甲良镇 |
分类: 荔波:最美山河水,最炫民族风 |
谈起斗牛,我们脑海里最先浮现的是西班牙的斗牛,那场面可以说是惊心动魄。很多人会认为,西班牙应该就是世界上斗牛最精彩的地方了。但是,在荔波的布依族聚居区,有着比西班牙斗牛更为精彩的“中国式斗牛”。
西班牙的斗牛是人与牛斗,是狩猎时代的产物映射人类早期对野兽(包括牛在内)的战斗力和征服力。而布依族的斗牛是两头牛相斗,是农耕时代对耕牛实行优胜劣汰的传承和沿袭,反映人们对繁育耕牛的高度重视和极度爱护。
这次在荔波旅行,我有幸赶上了荔波甲良镇阳凤布依族的斗牛节,亲临现场亲身感受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牛活动。
仅凭毛旋就能判定斗牛的优劣?
来到斗牛现场,我对当地的斗牛文化很好奇,便随便问了问一位站在我身旁的老伯,老伯笑眯眯地对我说:小伙子,你别看我们的斗牛没有人家国外的出名,可我们的斗牛却比他们的精彩多了。
看着老伯得意的神情,我便继续追问他,为什么这里的斗牛会如此的精彩?
老伯说,布依族的斗牛有黄牛斗和水牛斗,而这里的斗牛主要是水牛斗。布依族的斗牛文化,主要是得益于布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积累的文化习俗有关,具体表现在选斗牛、饲养牛和技术斗牛这几个环节。
我和老伯一边聊,一边观看正在进行的斗牛活动。场上的两位主角正在厮杀着,其中那头身体稍微强壮的一个显得格外的勇猛。
老伯告诉我,布依族人们在选牛方面是很非常挑剔、苛刻的,既要看牛的头部、颈部、躯体、四蹄、尾巴等部位,还要看牛的毛旋是否周正。因为,一头牛是否好斗、善斗、精斗,不仅与牛的外形特征有直接的关系,还与牛身上的毛旋有关。
选斗牛是培养一头斗牛最关键的环节。比如场上的两头牛,一看便可知,身体强壮的那个赢的几率自然要大些。
话刚到此,突然场上出现了令人激动的时刻,那个显得有点弱的水牛突然对强壮的水牛发起反攻,强壮的牛被这出乎预料的反攻给吓蒙了,开始退缩。
看到这个场面,我不觉想到这与老伯刚刚讲的话矛盾,正要问他时,老伯已经看出了我的心思,便微笑着对我说,没想到吧?
接着他又说,你仔细看,那头反攻的牛,它毛旋很正。但我还是心存疑虑,仅仅因为它的毛旋正,它就可以打败强壮的那头牛?
老伯不慌不忙地整理了一下帽子,转过头来对我说,牛的毛旋里面可有很多学问,毛旋的生长位置反映牛的性情,周正的是好牛,主人家喂养它定能风调雨顺、幸福平安。
经老伯这么一说,和场上的激烈斗争相比之下,我对这中国布依族式斗牛文化更加感兴趣了。见老伯这么热情,便邀请老伯和我一起吃晚餐,请他好好给我讲讲这其中的奥妙。
学习几个斗牛的专业技巧
老伯是个豪爽之人,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请求。吃饭的时候,我二人点了几瓶啤酒,叫了几个小菜,边吃边聊。乘着酒兴,老伯很得意地告诉我,选斗牛是最关键的,但是后期的培养也很重要的。
布依族人饲养牛也很讲究,一般来说,饲养一头斗牛,一天一般需要5至8斤大米,两桶用玉米粉和猪菜且煮熟了的潲水,两挑嫩的青草。
特别是临近比赛的时候,每天主人都会将斗牛喂得饱饱的,斗牛一个个的都显得格外的彪悍肥壮、威武神气。
一个新的想法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便忍不住问了一下老伯,斗牛是简单的凭体魄和毛旋,以及后期的饲养就行了的吗?
老伯却急切地向我摇摇手表示否定。他说,斗牛也是有技术的,有经验的斗牛,在场上的获胜次数才会越多,如“斜撬”,就是那些久经沙场的斗牛们通过摸索得出的经验。
还有一种强有力的方式叫“挖眼”,简单地说,就是一方用自己的牛角插到另一方的眼睛里去,这个很残忍。相反,那些没经验的刚上场的时候往往会吃亏,有的甚至会死亡,如“对撞”。就是那些没有经验的斗牛时常常采用的方式,也是斗牛文化中常见的一种斗争方式,如果不讲究技巧,很容易落败。
布依族斗牛既是布依族的社区的一项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遗产,也是中国乃至世界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个斗牛节有没有可能做成一个世界级的体育竞技品牌呢?
更多精彩请访问:荔波旅游网
一句话,一张图片,随时随地让你了解最新鲜的我。
点击以下链接注册,和我一起来玩吧!
http://t.sina.com.cn/yunfengjia/profile
西班牙的斗牛是人与牛斗,是狩猎时代的产物映射人类早期对野兽(包括牛在内)的战斗力和征服力。而布依族的斗牛是两头牛相斗,是农耕时代对耕牛实行优胜劣汰的传承和沿袭,反映人们对繁育耕牛的高度重视和极度爱护。
这次在荔波旅行,我有幸赶上了荔波甲良镇阳凤布依族的斗牛节,亲临现场亲身感受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牛活动。
仅凭毛旋就能判定斗牛的优劣?
来到斗牛现场,我对当地的斗牛文化很好奇,便随便问了问一位站在我身旁的老伯,老伯笑眯眯地对我说:小伙子,你别看我们的斗牛没有人家国外的出名,可我们的斗牛却比他们的精彩多了。
看着老伯得意的神情,我便继续追问他,为什么这里的斗牛会如此的精彩?
老伯说,布依族的斗牛有黄牛斗和水牛斗,而这里的斗牛主要是水牛斗。布依族的斗牛文化,主要是得益于布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积累的文化习俗有关,具体表现在选斗牛、饲养牛和技术斗牛这几个环节。
我和老伯一边聊,一边观看正在进行的斗牛活动。场上的两位主角正在厮杀着,其中那头身体稍微强壮的一个显得格外的勇猛。
老伯告诉我,布依族人们在选牛方面是很非常挑剔、苛刻的,既要看牛的头部、颈部、躯体、四蹄、尾巴等部位,还要看牛的毛旋是否周正。因为,一头牛是否好斗、善斗、精斗,不仅与牛的外形特征有直接的关系,还与牛身上的毛旋有关。
选斗牛是培养一头斗牛最关键的环节。比如场上的两头牛,一看便可知,身体强壮的那个赢的几率自然要大些。
话刚到此,突然场上出现了令人激动的时刻,那个显得有点弱的水牛突然对强壮的水牛发起反攻,强壮的牛被这出乎预料的反攻给吓蒙了,开始退缩。
看到这个场面,我不觉想到这与老伯刚刚讲的话矛盾,正要问他时,老伯已经看出了我的心思,便微笑着对我说,没想到吧?
接着他又说,你仔细看,那头反攻的牛,它毛旋很正。但我还是心存疑虑,仅仅因为它的毛旋正,它就可以打败强壮的那头牛?
老伯不慌不忙地整理了一下帽子,转过头来对我说,牛的毛旋里面可有很多学问,毛旋的生长位置反映牛的性情,周正的是好牛,主人家喂养它定能风调雨顺、幸福平安。
经老伯这么一说,和场上的激烈斗争相比之下,我对这中国布依族式斗牛文化更加感兴趣了。见老伯这么热情,便邀请老伯和我一起吃晚餐,请他好好给我讲讲这其中的奥妙。
学习几个斗牛的专业技巧
老伯是个豪爽之人,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请求。吃饭的时候,我二人点了几瓶啤酒,叫了几个小菜,边吃边聊。乘着酒兴,老伯很得意地告诉我,选斗牛是最关键的,但是后期的培养也很重要的。
布依族人饲养牛也很讲究,一般来说,饲养一头斗牛,一天一般需要5至8斤大米,两桶用玉米粉和猪菜且煮熟了的潲水,两挑嫩的青草。
特别是临近比赛的时候,每天主人都会将斗牛喂得饱饱的,斗牛一个个的都显得格外的彪悍肥壮、威武神气。
一个新的想法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便忍不住问了一下老伯,斗牛是简单的凭体魄和毛旋,以及后期的饲养就行了的吗?
老伯却急切地向我摇摇手表示否定。他说,斗牛也是有技术的,有经验的斗牛,在场上的获胜次数才会越多,如“斜撬”,就是那些久经沙场的斗牛们通过摸索得出的经验。
还有一种强有力的方式叫“挖眼”,简单地说,就是一方用自己的牛角插到另一方的眼睛里去,这个很残忍。相反,那些没经验的刚上场的时候往往会吃亏,有的甚至会死亡,如“对撞”。就是那些没有经验的斗牛时常常采用的方式,也是斗牛文化中常见的一种斗争方式,如果不讲究技巧,很容易落败。
布依族斗牛既是布依族的社区的一项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遗产,也是中国乃至世界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个斗牛节有没有可能做成一个世界级的体育竞技品牌呢?
更多精彩请访问:荔波旅游网
精彩系列:
备注:
1/凡在2013年3月15日至 12月31日期间,评论排在每篇博文的“沙发”和每页的第9位的博友,将有机会获得每月精美礼品。
2/ 本博主原则上不删评语,但如有恶意攻击的评语,将删除,下面的评语顺序依次递进;若出现同一用户名的连续几条评语,将按一条计算,并删除其余评语;
3/ 为确保博友身份无误,中奖读者请务必使用新浪博客注册的用户名发表评语,匿名用户则无获奖机会;
4/无意义的、敷衍的、纯广告灌水即使抢到座位也无效,依次顺延给下一位留言者;留言中如能指出博文谬误之处的,也将有奖品赠送。
5/ 新鲜出炉——留言之“最”榜单,每个月我将在留言者里面评出最温馨留言、最深度留言、最搞怪留言、最认真留言、最挑刺留言(暂定)等等,每月底或月初发榜;
6/本次互动接受博友多次中奖;获得奖品的新浪注册用户,将会收到中奖通知留言,请在每月获奖名单公布后,自行将联系方式发到博主邮箱:info@dnjpr.com;
7/ 如中奖博友博客主页无法留言或发纸条,作自动放弃处理。
本博主保留对以上全年互动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特别说明:以上评奖活动适用于所有博文系列。
前一篇:史上难见的阴阳小镇
后一篇:发生在端午节的一次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