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豆花面荔波美食荔波旅游荔波豆花面舌尖上的中国 |
分类: 荔波:最美山河水,最炫民族风 |
去年,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着实点燃了吃货们的食欲,让我们不仅饱览中国丰富的美食,更是在视觉与舌尖享受之余,了解了美食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等方面的文化。的确,在很多的文化要素中,唯有美食和美酒,是活着的、可以真实品尝的历史。
我本贪吃,行走路上从不放过每一样具有地域特色的美食,因此,当在荔波的街头小巷,听到“老板,来碗豆花面!”的招呼声,就再也抑制不住贪吃的本性。
豆花面是荔波著名小吃中的一种。豆花面于荔波,就像是小笼包于杭州,烤鸭于北京,无论是外来的游客还是当地的居民,一日三餐,只要你喜欢,都可以吃豆花面。
位于邓恩铭故居旁的荔波老彭豆花面馆,是当地人最喜爱的面馆。对于一个餐馆内的食物是否好吃,通过在用餐时间就餐人数的多少便可轻易做出判断。老彭豆花面十足让我侯了多时,虽然等待的过程有些漫长,却激发了我非等不可的“斗志”。终于,我落座了,必然得点了一碗豆花面。
趁着后厨在为我准备着豆花面时,我环顾了一下小店,简陋而整洁,细长的屋子并不深,两侧摆放完几套仅供二人最多三人就餐的桌椅后,仅留下了只能一人通过的过道,门口放着一个冒着热气的大铁皮桶和一个红色桶,窄屋子另一头的架子上放着各种作料,我出神地看着这一切。
劲料十足大碗面
正在我观察别人是如何将各种器皿内的作料混搭的时候,店员也将我的那份豆花面送到面前。也许是因为我的口音暴露了我外乡人的身份,店员毫无顾忌地、很热情地跟我聊起了豆花面。
原来,豆花面其实是一碗豆花、一碗面。面的吃法很有讲究,分宽面和细面,面条一定要是生面。煮面条的火一定要大,煮面的水一定要多,也就是沸水翻腾的空间要大,这样面条才会松散口感才好。在面条出锅的第一时间放料。这里的料也不是随便放的,端上来之前就已经配好的料有,大片的卤肉、几块红烧肉、酱肉和油酥花生,可谓是劲料十足。
接着还可以根据各自的口味加入姜末、葱花、辣椒酱、辣椒面、香菜、大蒜等作料。在这里你根本不用担心碗中的面会时多时少,因为店主雇了专人称面,然后才下锅,分量保证。看着这样满满的一大碗面不仅会过足嘴瘾,也着实过了次眼瘾。
一碗豆花双重惊喜
然而,豆花面豆花面,豆花和面缺一不可。白白嫩嫩的豆花浸在骨头汤里,可以称作吃也可以称作喝,总之滑滑的入口即化,随意随心随性而加的作料都算不上是豆花的重点,不限量的骨头汤和同样不限量的豆花才是真正另人惊喜的彩头。
豆花和面之间也有混搭吃法,有人喜好将两碗混着吃,有人喜欢将两碗分着吃,无论何种吃法只随你喜欢,倒是没有一个标准和规定。
一碗豆花面就足以鼓起我的肚皮,根本不用再加骨头汤和豆花,不限量的优惠对我来说就是一种温暖的感受和超出心理预期的小惊喜。我掏出二十块钱递给店员,她找给我十六块五毛钱。
我一直以诚实、本分游走于各方,于是真诚地提醒店员是否找错了钱,店员诧异的看着我说你的确给我二十,我找你十六块五没错啊。我才恍悟,原来豆花面才三块五毛钱一碗,这也太超值了,甚至在这个物价横飞的时代有点令人不可思议。
简单豆花面映射荔波简单性格
简单的一顿饭,却也映射出了荔波的性格。荔波正是这样一个边远小城,看似简简单单,但很美、很真、很实且富有内涵。简单的生活中蕴藏了不同民族的不同习俗;简单的美食中融合了精致考究的制作方法与各种民族的文化内涵。
行走在荔波境内,我也如它一般的简简单单,但内心里的那份对中华民族这片土地的深厚的爱却始终不那么简单。
更多精彩请访问:荔波旅游网
一句话,一张图片,随时随地让你了解最新鲜的我。
点击以下链接注册,和我一起来玩吧!
http://t.sina.com.cn/yunfengjia/profile
我本贪吃,行走路上从不放过每一样具有地域特色的美食,因此,当在荔波的街头小巷,听到“老板,来碗豆花面!”的招呼声,就再也抑制不住贪吃的本性。
豆花面是荔波著名小吃中的一种。豆花面于荔波,就像是小笼包于杭州,烤鸭于北京,无论是外来的游客还是当地的居民,一日三餐,只要你喜欢,都可以吃豆花面。
位于邓恩铭故居旁的荔波老彭豆花面馆,是当地人最喜爱的面馆。对于一个餐馆内的食物是否好吃,通过在用餐时间就餐人数的多少便可轻易做出判断。老彭豆花面十足让我侯了多时,虽然等待的过程有些漫长,却激发了我非等不可的“斗志”。终于,我落座了,必然得点了一碗豆花面。
趁着后厨在为我准备着豆花面时,我环顾了一下小店,简陋而整洁,细长的屋子并不深,两侧摆放完几套仅供二人最多三人就餐的桌椅后,仅留下了只能一人通过的过道,门口放着一个冒着热气的大铁皮桶和一个红色桶,窄屋子另一头的架子上放着各种作料,我出神地看着这一切。
劲料十足大碗面
正在我观察别人是如何将各种器皿内的作料混搭的时候,店员也将我的那份豆花面送到面前。也许是因为我的口音暴露了我外乡人的身份,店员毫无顾忌地、很热情地跟我聊起了豆花面。
原来,豆花面其实是一碗豆花、一碗面。面的吃法很有讲究,分宽面和细面,面条一定要是生面。煮面条的火一定要大,煮面的水一定要多,也就是沸水翻腾的空间要大,这样面条才会松散口感才好。在面条出锅的第一时间放料。这里的料也不是随便放的,端上来之前就已经配好的料有,大片的卤肉、几块红烧肉、酱肉和油酥花生,可谓是劲料十足。
接着还可以根据各自的口味加入姜末、葱花、辣椒酱、辣椒面、香菜、大蒜等作料。在这里你根本不用担心碗中的面会时多时少,因为店主雇了专人称面,然后才下锅,分量保证。看着这样满满的一大碗面不仅会过足嘴瘾,也着实过了次眼瘾。
一碗豆花双重惊喜
然而,豆花面豆花面,豆花和面缺一不可。白白嫩嫩的豆花浸在骨头汤里,可以称作吃也可以称作喝,总之滑滑的入口即化,随意随心随性而加的作料都算不上是豆花的重点,不限量的骨头汤和同样不限量的豆花才是真正另人惊喜的彩头。
豆花和面之间也有混搭吃法,有人喜好将两碗混着吃,有人喜欢将两碗分着吃,无论何种吃法只随你喜欢,倒是没有一个标准和规定。
一碗豆花面就足以鼓起我的肚皮,根本不用再加骨头汤和豆花,不限量的优惠对我来说就是一种温暖的感受和超出心理预期的小惊喜。我掏出二十块钱递给店员,她找给我十六块五毛钱。
我一直以诚实、本分游走于各方,于是真诚地提醒店员是否找错了钱,店员诧异的看着我说你的确给我二十,我找你十六块五没错啊。我才恍悟,原来豆花面才三块五毛钱一碗,这也太超值了,甚至在这个物价横飞的时代有点令人不可思议。
简单豆花面映射荔波简单性格
简单的一顿饭,却也映射出了荔波的性格。荔波正是这样一个边远小城,看似简简单单,但很美、很真、很实且富有内涵。简单的生活中蕴藏了不同民族的不同习俗;简单的美食中融合了精致考究的制作方法与各种民族的文化内涵。
行走在荔波境内,我也如它一般的简简单单,但内心里的那份对中华民族这片土地的深厚的爱却始终不那么简单。
更多精彩请访问:荔波旅游网
精彩系列:
备注:
1/凡在2013年3月15日至 12月31日期间,评论排在每篇博文的“沙发”和每页的第9位的博友,将有机会获得每月精美礼品。
2/ 本博主原则上不删评语,但如有恶意攻击的评语,将删除,下面的评语顺序依次递进;若出现同一用户名的连续几条评语,将按一条计算,并删除其余评语;
3/ 为确保博友身份无误,中奖读者请务必使用新浪博客注册的用户名发表评语,匿名用户则无获奖机会;
4/无意义的、敷衍的、纯广告灌水即使抢到座位也无效,依次顺延给下一位留言者;留言中如能指出博文谬误之处的,也将有奖品赠送。
5/ 新鲜出炉——留言之“最”榜单,每个月我将在留言者里面评出最温馨留言、最深度留言、最搞怪留言、最认真留言、最挑刺留言(暂定)等等,每月底或月初发榜;
6/本次互动接受博友多次中奖;获得奖品的新浪注册用户,将会收到中奖通知留言,请在每月获奖名单公布后,自行将联系方式发到博主邮箱:info@dnjpr.com;
7/ 如中奖博友博客主页无法留言或发纸条,作自动放弃处理。
本博主保留对以上全年互动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特别说明:以上评奖活动适用于所有博文系列。
前一篇:神秘面纱,揭开中国古堡之谜(一)
后一篇:神秘面纱,揭开中国古堡之谜(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