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瑶族荔波旅游捕蜂运动瑶族饮食蚂蜂窝 |
分类: 荔波:最美山河水,最炫民族风 |
瑶族人喜欢吃虫蛹,松树蛹、葛藤蛹、野蜂蛹、蜜蜂蛹等,都是他们的最爱。于是,一种既可用来换取生活所需,又能提取美味佳肴,还能作为休闲娱乐方式的“捕蜂”运动,就成了瑶族男子闲暇时的生活乐趣之一。而瑶族人与剧毒大马蜂也就结下了不解情缘。
捕蜂惊魂记
本以为蜂只能在春夏秋三季才能捕获,而每到寒冷冬季,那些职业放蜂人,就会在冬季来临前,将一箱箱蜂房熬成蜜汁,即便是有幸免于难的蜂,也会进入冬眠期。来到瑶山后才知道,瑶族男人捕捉的野生大马蜂,一年四季都可以捕捉,只是在瑶族中有个传统,必须在每年农历七月才开始捕捉引用。因为根据当地捕蜂者说,提前吃蜂蛹有害健康。
我们有幸结识一位瑶族捕蜂高手阿贵,今晚,他就要带我们一起去捕捉大马蜂,心里既兴奋又紧张。
阿贵告诉我们, 大马蜂一般都做窝在泥巴洞、石洞和树洞内,中蜂和小蜂,则做窝在树上和草丛中。毒性最大的是落脚蜂,其次是树上的大马蜂和小蜂。瑶族人最喜欢捕捉这样的蜂。他们一般观其行、闻其声,就能辨别出哪种是比较温顺的,哪种是带有剧毒的。
晚上七点,我们准时出发,趁着夜色向山里挺近。阿贵说,捕获大马蜂窝,最好是在晚上八九点钟,这个时间,外出的大马蜂均以归巢,由于光线黑暗,大马蜂既不能确定入侵者,从而发起猛烈精准的进攻,也不能清晰地判断方向,一哄而散。因此,这个时间是捕捉大马蜂的最佳时机。
在夜色中大约摸索了一个小时左右,我们达到了今晚捕蜂的目的地。大马蜂主要采树汁和衔小虫喂蜂蛹,小蜂主要衔小虫,有时也采花汲水。瑶族人根据蜂的这一习性,早已学会了用小虫作诱饵的招数。
阿贵随手从草丛里挖出几只虫子,不多时,就招来几只大马蜂,这时不用怕,它们只会在我们头顶上警惕地飞旋几圈后就会消失了。而此刻,阿贵早已对蜂巢的所在地了然于心了。紧跟他的脚步,大约行进了两公里左右,阿贵对了我们做了个暂停的手势,笑嘻嘻地说了句,今天的收获可大呢。
临行前,阿贵曾告诉我们,一般来说,蜂窝越大距离越远,窝越小距离越近。大的蜂窝一般都要到两公里以外采食物。所以,我们对他的自信深信不疑。
果然,借着月光,我们看到了不远处的树洞,耳边仿佛能听到响声如雷的嗡嗡声,令人不寒而栗。
阿贵将早已准备好的火把点燃,慢慢将火把靠近蜂巢口,顿时,蜂巢如炸开了锅般,嗡声震耳欲聋,惊得同行女孩子直往后退。事实上,此时的火烟早已把大部分蜂巢里的大马蜂熏死熏蒙。即便个别爬出蜂巢的,看见火光就会“蜂不顾身”地飞向火海,对入侵者早就是一副不闻不问、自求保命的心态了。
在我们还没有回过神来的时候,阿贵已经将今晚的收获收入囊中了。借着火把的光亮,阿贵的笑容里浸满了瑶族人的淳朴与天真。
毒马蜂的大用途
大马蜂是瑶族人最喜欢捕食的一种,但这种蜂有剧毒,如果一个人同时被四五只大马蜂所蛰,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就可能或有死亡的威胁。被大马蜂蛰过的人,往往会全身发热、感觉口渴、呼吸困难,最后窒息而死。
尽管如此,由于大马蜂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仍然是瑶族男子的最爱。
相传,瑶族人过去生活十分苦难,而蜂蛹营养价值又很高,所以每当捕蜂者捕到蜂蛹都如获至宝,全家人及家族要大聚一两天才算完。
在瑶族人家,很多妇女经常将蜂壳挂在染缸上,这样染起来的布颜色更好。而更多的人,用老蜂泡酒或煎水引用,据说是治风湿病的妙药。更有甚者,一些民间偏方,会直接让活着的毒蜂,直接蛰蚀风湿患者的病原处,说是这种以毒攻毒的方式,疗效会更好。
对于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瑶族人而言,蜂是大自然赋予他们的恩赐,是在以苞谷、旱谷、小米为主食,红苕、稗子、饭豆等作为副食的菜单上的又一道佳肴;而捕蜂,则是在农忙过后,补贴家用、提高生活质量的又一种纯朴的劳作方式。这既可以开源节流,又是一种休闲乐趣,故而一直延续至今,融入了浓浓的瑶族人血液里。
捕蜂惊魂记
本以为蜂只能在春夏秋三季才能捕获,而每到寒冷冬季,那些职业放蜂人,就会在冬季来临前,将一箱箱蜂房熬成蜜汁,即便是有幸免于难的蜂,也会进入冬眠期。来到瑶山后才知道,瑶族男人捕捉的野生大马蜂,一年四季都可以捕捉,只是在瑶族中有个传统,必须在每年农历七月才开始捕捉引用。因为根据当地捕蜂者说,提前吃蜂蛹有害健康。
我们有幸结识一位瑶族捕蜂高手阿贵,今晚,他就要带我们一起去捕捉大马蜂,心里既兴奋又紧张。
阿贵告诉我们, 大马蜂一般都做窝在泥巴洞、石洞和树洞内,中蜂和小蜂,则做窝在树上和草丛中。毒性最大的是落脚蜂,其次是树上的大马蜂和小蜂。瑶族人最喜欢捕捉这样的蜂。他们一般观其行、闻其声,就能辨别出哪种是比较温顺的,哪种是带有剧毒的。
晚上七点,我们准时出发,趁着夜色向山里挺近。阿贵说,捕获大马蜂窝,最好是在晚上八九点钟,这个时间,外出的大马蜂均以归巢,由于光线黑暗,大马蜂既不能确定入侵者,从而发起猛烈精准的进攻,也不能清晰地判断方向,一哄而散。因此,这个时间是捕捉大马蜂的最佳时机。
在夜色中大约摸索了一个小时左右,我们达到了今晚捕蜂的目的地。大马蜂主要采树汁和衔小虫喂蜂蛹,小蜂主要衔小虫,有时也采花汲水。瑶族人根据蜂的这一习性,早已学会了用小虫作诱饵的招数。
阿贵随手从草丛里挖出几只虫子,不多时,就招来几只大马蜂,这时不用怕,它们只会在我们头顶上警惕地飞旋几圈后就会消失了。而此刻,阿贵早已对蜂巢的所在地了然于心了。紧跟他的脚步,大约行进了两公里左右,阿贵对了我们做了个暂停的手势,笑嘻嘻地说了句,今天的收获可大呢。
临行前,阿贵曾告诉我们,一般来说,蜂窝越大距离越远,窝越小距离越近。大的蜂窝一般都要到两公里以外采食物。所以,我们对他的自信深信不疑。
果然,借着月光,我们看到了不远处的树洞,耳边仿佛能听到响声如雷的嗡嗡声,令人不寒而栗。
阿贵将早已准备好的火把点燃,慢慢将火把靠近蜂巢口,顿时,蜂巢如炸开了锅般,嗡声震耳欲聋,惊得同行女孩子直往后退。事实上,此时的火烟早已把大部分蜂巢里的大马蜂熏死熏蒙。即便个别爬出蜂巢的,看见火光就会“蜂不顾身”地飞向火海,对入侵者早就是一副不闻不问、自求保命的心态了。
在我们还没有回过神来的时候,阿贵已经将今晚的收获收入囊中了。借着火把的光亮,阿贵的笑容里浸满了瑶族人的淳朴与天真。
毒马蜂的大用途
大马蜂是瑶族人最喜欢捕食的一种,但这种蜂有剧毒,如果一个人同时被四五只大马蜂所蛰,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就可能或有死亡的威胁。被大马蜂蛰过的人,往往会全身发热、感觉口渴、呼吸困难,最后窒息而死。
尽管如此,由于大马蜂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仍然是瑶族男子的最爱。
相传,瑶族人过去生活十分苦难,而蜂蛹营养价值又很高,所以每当捕蜂者捕到蜂蛹都如获至宝,全家人及家族要大聚一两天才算完。
在瑶族人家,很多妇女经常将蜂壳挂在染缸上,这样染起来的布颜色更好。而更多的人,用老蜂泡酒或煎水引用,据说是治风湿病的妙药。更有甚者,一些民间偏方,会直接让活着的毒蜂,直接蛰蚀风湿患者的病原处,说是这种以毒攻毒的方式,疗效会更好。
对于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瑶族人而言,蜂是大自然赋予他们的恩赐,是在以苞谷、旱谷、小米为主食,红苕、稗子、饭豆等作为副食的菜单上的又一道佳肴;而捕蜂,则是在农忙过后,补贴家用、提高生活质量的又一种纯朴的劳作方式。这既可以开源节流,又是一种休闲乐趣,故而一直延续至今,融入了浓浓的瑶族人血液里。
更多精彩请访问:荔波旅游网
精彩系列:
前一篇:带着一颗猎奇之心去旅行
后一篇:一段充满刺激的冒险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