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贾云峰南通旅游张謇大生纱厂杂谈 |
分类: 博览江海,情动南通 |
如今提到纱厂,你可能会觉得不解,高科技的流水作业,质量上乘、花色繁多的布匹产品在当今社会比比皆是,纱厂有什么值得一说的?可走进大生纱厂,不禁让我肃然起敬起来。
创立大生纱厂,是张謇先生实践“实业救国”道路跨出的第一步。
张謇于1895 年筹办纱厂时, 只是一介寒儒,自家并没有多少财产,
只能仿照洋厂,依靠股份制向社会集资。股份制是商品经济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的产物,
它克服了传统独资企业及合伙企业固有的规模狭小和风险集中这两大缺陷, 给东西方各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但是在中国19
世纪末股份制仍处于起步阶段, 社会风气未开, 张謇经历千磨百折, 首尾五载, 忍侮负饥多方集资, 才好不容易办起了大生纱厂。
可以说, 没有股份制就没有大生纱厂。在南通地区, 大生纱厂开了实行股份制的先例。在全国范围内,
大生纱厂在民营工业企业中是属于最早实行股份制的一批企业之列。
张謇自己的言行一再表明, 他历经艰辛创办生企业集团, 其宗旨不是为了个人发家致富, 而是为了爱国爱民。张謇将所办纱厂以“大生”两字命名, 按张謇自己的解释, 这是!易经中“天地之大德”的简称。这句话的解释, 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 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换句话说, 没有饭的人, 要他有饭吃; 生活困苦的人, 使他能够逐渐提高。
张謇认为发展民族工业是养民之大经, 富国之术, 是改变贫困的必由之路。他在经营工厂、兴办实业的实际活动中也是按照大生这一涵意去做的。
张謇还亲自为大生纱厂拟定《厂约》, 作为企业管理的基本规章。在《厂约》中, 首先说明办纱厂目的是为“通州民生,
亦为中国利源计”, 并且强调“利之不保, 我民日贫, 国于何赖?”
《厂约》明文规定了总理和各经董的各自职责, 对各级职员的工资待遇、利润分配、各所章程的制定办法和定期考核制度、功过赏罚办法等事项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厂约》体现了张謇开明、务实的状元公治厂的个人特色,张謇在《厂约》中又将自己置于大家的监督之下, 鼓励各级职员对自己提意见, 对厂务提议。大生集团企业的职员, 不仅领取固定的薪水, 还按照企业章程所定的“花红”参与企业利润分配。这是将职员经营劳动与企业经营效益挂钩的一种激励方式。
大生开办初期资金难以周转, 纱厂处于生死关头之时, 进出货的沈敬夫献计“尽花纺纱, 卖纱收花, 更续自转” 被张謇采纳,
使纱厂度过了难关, 进而有所发展。沈敬夫等还利用他们在花布同业中的社会关系, 动员棉花商、布商等投资于大生纱厂。
厂工董高清负责组织生产事宜, 曾经遍考纺法于上海中外各厂; 他督工甚勤,
十五年如一日。大生纱厂赖以起家的生产设备原是官方长期搁放在上海码头芦席棚中的一批纺纱机, 经数年风吹雨打, 锈蚀损坏十分严重,
但是在高清等人努力下, 这些机器设备经过整修, 生产出了质量比苏沪厂纱更好的机纱, 以致行销亦旺, 中外争购。
大生纱厂独立开辟了创新之路。张謇同时又是一个务实主义者。他在学习外国先进事物, 在不断进取、创新时,
总是从本国、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当时中国落后, 他从这一国情出发, 宁愿放弃水平更高、更新的东西,
而要适合中国、对中国有益的东西。将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与务实精神相结合, 是张謇、是大生纱厂留给后人的一项宝贵精神遗产。
精彩系列:
备注:
1/凡在2011年1月4日至
2/
3/
4/无意义的、敷衍的、纯广告灌水即使抢到座位也无效,依次顺延给下一位留言者;留言中如能指出博文谬误之处的,也将有奖品赠送。
5/
6/本次互动接受博友多次中奖;获得奖品的新浪注册用户,将会收到中奖通知留言,请在每月获奖名单公布后,自行将联系方式发到博主邮箱:travelblog001@126.com;
7/
本博主保留对以上全年互动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特别说明:以上评奖活动适用于所有博文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