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戏台上曾经演出的误杀事件


标签:
贾云峰古戏台城隍庙枫泾古镇古镇案件旅游 |
分类: 风景无限 |
康熙癸丑(1673)年三月的一天,在枫泾古戏台上,正上演着一出秦桧陷害岳飞的戏。
大家看得不亦乐乎,但在该戏接近尾声时,观众里忽然跃出一人,用皮工所用的割皮刀一下将秦桧的扮演者刺死。
事故发生后,这位行刺者被送进官府进行审讯,他傲首作答道:“民与梨园从无半面,实恨秦桧耳。礼不计真假也!”
这本是杀人的死罪,没想到审案的判官怜其义愤,竟将他以误杀罪从轻发落了。
我站在枫泾古戏台上,听朋友说着这个故事,惊讶十足,脚下这个地方,数百年前竟上演着如此惊心动魄的一幕。
枫泾古戏台建在城隍庙广场上,一面贴街,一面临河,每逢演戏,从水路乘船而来的观众可坐在船上看戏。在古代,巨富人家在宅院内或祠堂内建戏台,普通农村则在晒场或近村开阔地搭戏台。
穷人一般只在庙会的时候才有机会看戏。古书里如此描写当时的情景:“至期,士女倾室往观,百里内闻风而来者,舟楫云集,河塞不通。”
戏台对面,一排临河的老房子,是晨社茶馆,游人可挑临窗座位坐下休息,一边品茶,一边听戏,一边看景。相传柳亚子先生也曾到过这茶馆,在这里喝过茶,听过戏呢!
我隔河眺望着茶馆,想象柳亚子先生的闲情逸趣,思绪飞得很远。朋友见我不说话,便找了些话题来。
“你知道吗?枫泾古镇其实有两座城隍庙。”
“真的?”朋友成功吸引到我的注意力,毕竟一个古镇有两座城隍庙是一件闻所未闻的事情。
朋友看到我迷惑的表情,便津津有味地和我讲起了枫泾城隍庙的历史。
明代开始,枫泾因为南镇、北镇分治,镇上就建起两座城隍庙,位于南镇的叫南城隍庙;位于北镇的,地处东栅,因此称作东城隍庙。这种一镇有两座城隍庙的现象,实属罕见。
清朝时,南北城隍庙开始有庙会。据记载,南城隍庙赛会,始于清乾隆癸巳年,开始三、四年一次,后来演变为一年一次,会期为农历四月初四,时间前后三天。当时,庙前戏台就上演徽班等大戏,往往也要连演三天。
北镇东城隍庙赛会,开始时间稍迟于南镇,会期却比南镇早,在每年清明节,时间两天。
乾隆时代枫泾镇的迎神赛会,规模宏大,影响方圆百里,一掷千金,如此奢华,当然是“废业耗财”之事。
究其原因,就是从康熙到乾隆这百年来,枫泾镇的棉纺织业与棉布贸易日趋兴盛,进入了鼎盛状态,成为远近闻名的财富之地,才会出现“举国若狂,费几累万”的奢侈风尚。
东城隍庙现已毁坏殆尽,而横跨市河的城隍庙桥和河边的古戏台已经恢复重建。现在的古戏台飞檐翘角,古意盎然,并常年为游客演出各档传统经典的戏剧节目。
可惜,这次来的时候赶上大雪,无缘一观。茶馆的老板说,古戏台保留了各种传统经典的戏曲节目,去年世博会的时候,很多中外游客特意来看戏,大呼过瘾。
虽然没赶上古戏,但也是不虚此行。精致的戏台,动人的故事,便足以让人陶醉其间了。
离开戏台,我便在枫泾古镇闲庭信步起来,一路上美景目不暇接,不仅有小桥流水,还有诗书人家,只是心里还萦绕着几百年前那桩被判为误杀的案件。
可怜行刺者的义愤,也可怜被刺者的无辜,不过那也是很久的事了,一声长叹之后,我和朋友融入了这轻柔的夏风之中。
我最近在玩新浪微博,很酷、很新潮。
备注:
1/凡在2011年1月1日至 12月31日期间,评论排在每篇博文的“沙发”和每页的第9位的博友,将有机会获得每月精美礼品。
2/ 本博主原则上不删评语,但如有恶意攻击的评语,将删除,下面的评语顺序依次递进;若出现同一用户名的连续几条评语,将按一条计算,并删除其余评语;
3/ 为确保博友身份无误,中奖读者请务必使用新浪博客注册的用户名发表评语,匿名用户则无获奖机会;
4/无意义的、敷衍的、纯广告灌水即使抢到座位也无效,依次顺延给下一位留言者;留言中如能指出博文谬误之处的,也将有奖品赠送。
5/ 新鲜出炉——留言之“最”榜单,每个月我将在留言者里面评出最温馨留言、最深度留言、最搞怪留言、最认真留言、最挑刺留言(暂定)等等,每月底或月初发榜;
6/本次互动接受博友多次中奖;获得奖品的新浪注册用户,将会收到中奖通知留言,请在每月获奖名单公布后,自行将联系方式发到博主邮箱:travelblog001@126.com;
7/ 如中奖博友博客主页无法留言或发纸条,作自动放弃处理。
本博主保留对以上全年互动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特别说明:以上评奖活动适用于所有博文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