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为何成为经济大讲堂?
(2008-07-16 20:36:14)
标签:
股票财经 |
分类: 股市评论 |
曾记得,90年代初期股民比的是胆量,谁有胆量谁发财,一张认购权证买到手就是钱,可是3.27国债事件后,胆量成了巨亏的原因。90年代中期谈的是上证30,谁能进30指数,谁是好公司。又一次下跌后,股民都怕了大盘股,盘子越大,主力越难炒。90年代后期谈的是消息,谁能在5.19行情有庄家朋友,谁能在短短几个星期翻倍又翻倍。结果听到一个假消息就成了庄家的牺牲品。2000年开始谈的是重组和网络,谁家公司能被重组谁就乌鸡变凤凰,谁能碰点网络概念谁就可以有市梦率。买完后才发现,这些都叫概念,没有真实的业绩支持。随着国有股减持的消息出来后,股民谈的是同股不同权,大跳水和回归净资产成了股民习惯的走势。2006年开始股改开始,股民谈的是10年大行情,长期牛市,人民币升值。而到了6000点市场谈的是资产注入,未来2年甚至5年的业绩增长。
到今天,谈论的话题却全成为了经济,什么GDP,CPI,PPI,原油价格,人民币汇率,经济下滑,次贷危机,金融政策。似乎半年下跌,让股民都成了经济学家。但这些话题在6000点的时候都不存在,是在这半年间瞬间发生的。事实上这些问题很早就存在了,大宗商品的上涨已经持续了2-3年,GDP在去年10月已经超过6%,美国次贷在去年9月份已经开始,中央一直提出又好又快发展,好字当先也不是现在的事情,大小非解禁更是在06年股改公告中就已经写明,房价泡沫论调也存在了几年。而当初死了也不卖的时候为何没有人关心这些问题。到大盘跌到现在了,一个个的经济话题却又从上心头。
此刻,股民不知道明年,后年将谈些什么?其实很多话题已经出现——十七大提到的财产性收入;市场在破3000后一直谈的价值投资;大非限售承诺;央企资产注入;产业资本入市。
市场总是在最好的时候忘记了利空,在最坏的时候忘记了利好。而朋友你希望现在多想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