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运孝两夫妇现在的住房
王思铁 摄
文/王思铁
8月底,到开江县宣讲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顺便去了永兴镇何家坪村调研。4社残疾老人熊运孝夫妇住两间半砖瓦房,当我们问起这房的缘由时,老人高兴地说:“前几年,我家住在3社,房子烂得不得了哟!那个时候,房主一家在县城经商买了新房,这房就空闲着。镇政府花5000元买下来,免费给我老俩口儿住;村里还协调他家将4份承包地和山林无偿给我家耕种、管用。”村里的干部对我们说,两位老人有了房,有了比自家原承包地还好的农地,几年下来,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9月初,到通江县空山乡五福村,与乡村的同志谈起这事儿。村支书老张说:“我们村是贫困村,一社吊山更贫困;从我家下到那儿要两小时,返回来要3小时。原有26户98人,近些年陆续‘梯次移民’,搬出了16户52人。他们有两户搬到本村5社,现在都又修起了新房;另外14户买的是空山场上的旧房,原房主有的修了新房、有的则搬到县城去了。”
“山上搬山下,山下搬场镇,场镇搬县城”,这样的“梯次移民”,好!
一是节省扶贫成本。据何家坪村的干部介绍,熊运孝夫妇原来的住房培修不可行,而重修的成本就远不止这区区5000元。即便补助一二万,农户自筹部分也因穷而没法“筹”。采取这种方式,则能较好地解决问题。
二是有效利用资源。“梯次移民”不仅节省扶贫成本,还能有效利用资源。比如,熊运孝原来的承包地等调整给当地其他的贫困户,有利促进其脱贫致富;同时,进场、进城户的闲房、闲地等资源也能得到有效利用。
三是缓解矛盾纠纷。“梯次移民”还能大大减少人地、人际间的矛盾纠纷,因为这是农户之间自觉自愿的行为。也能更好地实现“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的目的。
四是有利实施搬迁。我省“十三五”期间,拟搬迁农村贫困居民120万人。如果部分采取这种方式,肯定有助于更好地落实省委“移民搬迁安置一批”的决策。
“梯次移民”是群众的创造。政府应顺势而为,提供服务。应给予住房困难而需搬迁的贫困户一定的补助或全额扶持,比如借鉴开江永兴镇的做法;做些协调服务工作,比如借鉴永兴镇何家坪村协调耕地、山林等的经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