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年终工作总结
(2013-01-31 23:39:36)分类: 教育 |
前言:花开花落,云卷云舒。2012年已然与我们擦身而过,崭新的2013向我们走来。回顾过去一年,我们在瑞思经历了许多,一周连续六天在瑞思工作的日子不由得让我联想到过去一年的酸甜苦辣。在开年之初,我将提笔写下过去一年里的工作与总结。只有分析历史,才能更好的创造未来。希望通过这些总结,对自己或者其他人将来的工作有一些帮助。
我是2012年3月8日入职的,3月23日进入了福码中心。从正式工作到现在这10个月的时间,我对工作的感触颇深,可是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于是,我开始审视自己,怎样的年终总结才能总结出各种琐碎工作的规律?怎样的年终总结才能提高我自己的工作效率?最后,我想到了把一名普通老师每年,每季,每月,每周都需要例行事件,或者说“瑞思特色”作为关键词进行总结。
一.关键词:“入职&晋级培训”
入职培训是对新老师的岗前培训,晋级培训是对在职老师培训没有教过的阶段。培训是对老师顺利进行教学以及工作的保证,对老师个人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还记得,入职的时候培训的是pre-k阶段,培训之前没有进入过班级,对实际教学没什么概念。即使是教授最简单的东西,都有些不知所措。工作一个月之后,因为接了S1的班,所以去培训S1阶段。这个时候,因为有了实际进班的经验,所以问问题都更有了方向,不会问出特别简单,或者特别难的问题。但是对于为什么教这个知识,要用这种方法教,还是不是特别明白。因此,在教学的时候,喜欢借鉴其他老师的教学方法。工作了六个月之后,因为S1的班要升到S2了,所以参加了S2的晋级培训。这个时候的我,对于孩子的程度,掌控课堂的方法都有一定基础了。所以更着重听一些教学理念,还有方法背后的原因。培训完之后更多的是思考怎么教,为什么,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没。之后还参加过S3的晋级培训,因为S3和S2是一个大阶段,所以总体的感觉很类似。培训带给我教学的帮助是很大的,它提供给我一个what,why,how的思路。让我更明确教学目标,更懂思考用什么方法。有机会,我希望多参加培训。
此外,我发现培训的阶段不可盲目:k和S1最好先培k再培S1,S2和S3最好先培S2再培S3。k和S1是一个大阶段,原本他们并称为老S1,在课件里也是上下学期。没培过k就培S1会很糊涂,因为不了解k打下的基础是什么,也不知道S1如何巩固与更好的提高。S2和S3是一个大阶段,在课件里也是上下学期。他们教学方法类似,所以培训师在培S3的时候就把这些重点跳过了。这就是所谓的“体系性”,一个阶段里,前面的脱节了,后面的跟不上。我想如果有机会再培训,我会更注重体系性,培训哪个阶段,要对这个阶段的前后也要有所了解。
二.关键词:“家长沟通”
家长沟通是瑞思的一大特点。因为在别的机构,不管公立或私立,老师和家长的沟通都是比较少的。就在这个拼服务的时代,沟通特别重要。因为同样都是服务业,服务体验好的总是比服务不好的要能留住顾客。在沟通里,一方面能让家长感受到我们的热情,一方面能帮助我们提升业务。刚接班的时候,沟通是很不到位的。那个时候和家长说话没什么重点,不太知道要说什么。就知道跟家长讲我们学了什么,孩子在家要怎么复习,家长在家要怎么配合。沟通的不是特别明白。后来经过很多次的沟通培训,了解到,跟家长沟通主要是让家长了解到孩子的进步,并且我们做了什么孩子才进步的。渐渐的,跟家长沟通形成了一条思路:孩子的进步--老师是怎么让孩子进步的—孩子的问题—老师未来能做什么让他提高—下个阶段我们会学什么。
不过,跟家长沟通真的是一门学问。虽然说沟通有思路,但是每次都按这个套路来,听两年也听腻了,而且孩子越大,进步其实越不明显。所以不同的时候沟通就得说些不同的,让家长感受到这个老师的责任感才行。
三.关键词:“效果外化”
效果外化,是指把孩子的学习效果外化给家长看。效果外化和沟通一样,都是踢升学的重要手段。接班之初,效果外化的手段比较贫乏,只知道开公开课是标准的效果外化的方法。后来渐渐的发现效果外化真的可以有很多方式,比如说瑞思杯可以让家长看到孩子在比赛中运用英语的能力;比如说各种节日的活动里,家长也可以看到孩子运用英语;比如说推门课,家长可以看到孩子在课堂上真实的表现;展示课,家长看到孩子阶段性表现;前台展示可以看到孩子学到的歌曲和知识;小助教等等等等。效果外化是一直都在进行着的。这些效果外化的方式现在我都用过一遍了,有外化很好的时候,也有不明显的时候。去年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目标不明确,当时重心在于参与这个活动,而不是说锁定一两个目标,然后一看到表现和进步就跟家长夸。现在想想活动的目的不就是进步吗?家长不是说带孩子来着就是玩的,他们花了那么多钱是很渴望孩子能有进步的。所以,效果外化的时候,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感,外化的人数不在多而在于精。也许这次就之外化了2个人,但是几次外化下来,全班都外化过一轮了。这样怎么也好多外化一片孩子,但是家长都不买账要好。
四.关键词:“统考”
统考是每个季度,在读班级都要参加的考试。它考的是前一个phase的所学内容。统考是教学成果的检验方式之一,因为它考的都学习的重点内容。孩子考的好,证明老师上课的时候教学目标把我的很明确,孩子考的不好,一定是教学这一环出现了问题。以下表格是我所带班级在每个季度的参考phase和成绩:
季度 |
班级 |
参考Phase |
平均分 |
百分比 |
Q2 |
K1026 |
Pre-k phase3 |
14.6 |
97.3% |
S1027 |
S1 Phase2 |
17.4 |
87% |
|
S1028 |
S1 Phase1 |
18.1 |
87% |
|
Q3 |
S1027 |
S1 Phase3 |
18.8 |
94% |
S1028 |
S1 Phase2 |
18.7 |
93.5% |
|
Q4 |
S2020(S1027) |
S1 Phase4 |
19.2 |
96% |
S1028 |
S1 Phase3 |
19.7 |
98.5% |
|
S1032 |
K Phase4 |
19.3 |
96.5% |
所带班级中,三个季度都参加考试的班级有S1027(平均分17.4 - 18.8 - 19.2),S1028(平均分18.1 – 18.7 – 19.7)。从我教学的两个班级中可以看出,平均分是一直都在上涨的。第一次的分数都偏低,原因是教学重点不明确。比如说学的是table,孩子们能读懂table里的每个数值,但是不知道Which one has the most number in the table?从这个例子里看出,在教学的时候,教学重点没有重点讲,所以掌握情况不够。后来分数比较高,是在教学的时候都有着重把教学重点讲清楚的原因。
因此,统考对老师的帮助是:抓重点。在上课之前就得把握好重点在哪里,教的时候主次分明,最后孩子的掌握情况就好。
五.关键词:“踢升学”
踢升学是让家长续报下一年的课程。升学是家长对老师教学的认可,同时也可以给中心带来利益。因此,升学对于中心还有老师都是很重要的。但是升学不是一蹴而就的,没有家长的认可就没有升学。所以升学是需要效果外化和沟通的。带班之初升学都不是我踢的,我负责的主要是教学,效果外化还有沟通工作。最初沟通的是S1027班的家长,沟通完全没有重点,只知道更家长说最近学了点什么,给孩子做辅导,说说辅导了什么。并没有说很多孩子学了什么,或者是孩子是如何学到的。所以沟通做的不是很到位。后来带了S1028班之后沟通比原来好了一些,会着重于说孩子的进步,还有我上课做了什么。所以后来升学也比较好踢。效果外化方面主要是通过开公开课的方式。以下是我所带毕业班级的升学率
毕业班级 |
在读人数 |
升学人头 |
升学率 |
K1026 |
12 |
10 |
83.3% |
S1027 |
14 |
11 |
78.6% |
S1028 |
8 |
8 |
100% |
从升学率来看,升学最好的班是S1028班,一方面是人少,效果好,沟通多。一方面是沟通说的比较到位。升学不太好的班级是S1027班,总共有三个人没有升学,三个没有升原因,其中有一个是因为身体不好,缺课太多,其中两个是因为水平不行,一直都没有提上来,所以没有续报了。就我S1027班和S1028班来看,未升学的原因主要是出勤和孩子的水平。因此,在我以后带的班里,都要特别注意这两个问题。要保证孩子别拉课,别和班上整体脱节。
六.关键词:“教师技能大赛”
教师技能大赛是每半年举行的教师技能比赛。它会选择一个普遍存在需要提高的点,然后编制成比赛的形式,让老师们探讨,复习,比赛,最后达到提高这个点的目的。比如说今年的教师技能大赛就是课堂参与度,还有小达人视频解析。针对的点就是课上孩子的参与度不行,课下老师不会解析孩子的效果。所以说教师技能大赛其实是帮助老师提高业务技能的一个方式。今年,通过参与教师大赛,准备课堂参与度视频。我思考如何通过外部刺激,还有内部驱动抓住孩子的注意力。今年通过准备小达人视频解析,我把跟家长解析孩子的进步编辑成一套思路(进步点—现实意义—不可替代性—下阶段学什么—现阶段老师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在比赛的舞台上展现给所有的评委和同事。通过教师大赛我沉淀了自己,感觉在上课和沟通两个方面都更有了底气。感谢教师大赛带给老师的提高。
2012过去了,这一年我在瑞思度过,亲身的体验了很多“瑞思特色”。这一年成长了,从一个没有教学经验没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成长为一个职业人,一个上过几百节课的老师,一个知道如何和学生,家长打交道的老师。虽然我还有很多有待提高的方面,但是我相信我一定能够做到,因为我努力过。瑞思一直在进步,每一年教学,硬件设施,教师大赛都可以看到瑞思的成长。2013愿你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