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文言文注译:天津卷《文学徐君家传》
(2014-08-02 09:53:04)
标签:
2014高考文言文天津卷文学徐君家传语文高考试卷 |
[清]魏禧[1]
徐君讳[2]谦尊,字玄初,吴县附学生[3],君天资英敏[4],读书观大略,暮古侠烈之士,好施与,矜然[5]诺。里有争,必造门征[6]曲直,君一言折[7]之。家既落,君委曲[8]以奉甘旨[9],故乡望公[10]得与二三故旧歌啸山水间二十余年。一切徭役皆身经理之[11],不以科[12]兄弟。君之伯[13]性刚卞[14],君事[15]之弥谨[16]。季[17]读书,君不以贫故竭力佽助[18]。
明末赋役重,首事者[19]往往破家,君条[20]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曰:“此真读书人。”于是广义田[21]以资通区[22],置役田[23]给诸甲[24],至今犹食其利焉。崇祯末,旱蝗相仍[25],民殣[26]于道路,君岁减廪食[27]以资乡里,又劝助有力之家,全[28]活甚众。妻兄弟有老而独[29]者养之二十年,没[30]葬而岁祀之。君友黄某父子死非所[31],遗二寡妇一女,君悉心护之,以其女字[32]君从子[33],故黄氏终身不知有孤寡之苦。黄之姻某喜豪举[34],忽罹[35]大祸,君营救之为破家。其教子以亲贤友善为第一务。鼎革[36]初,州郡望人义士多辟[37]地邓尉山、太湖中,君为谋舍馆资饮饩[38]不倦,不复以利害嫌疑介意。而乙酉丙戌间,群盗大起。君以身保障一方,每闻盗则挺身出,纠[39]里中壮士为守御。贼大恨,卒杀公。乡里人皆欷歔流涕曰:“斯人死,我辈无所侍[40]矣。”
或曰:君古游侠之流也。魏禧曰:游侠士以好义乱国,君以好义庇民,此其不同也。世之盛也,上洁己砺治[41]以利其下,下尽职以供其上,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其衰也,大吏贪纵武威以督其下,小吏晙朘[42]削百姓,自奉以奉上,细民无所依倚。当是时,千家之乡,百室之聚[43],苟有巨室魁士[44],好义轻财利,能缓急一方者,则穷民饥寒有所资,大兵大寇有所恃,不肯失身遽[45]为盗贼。又或畏威怀德[46],不敢为非,不忍负其人。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若徐君者,其庶几于是者与[47]?嗟乎,是非独为徐氏言之也[48]。
【注释】
[1]魏禧:(1624~1680)字冰叔,一字叔子,号裕斋,江西宁都人,明亡隐居翠微峰勺庭,人称勺庭先生。后出游江南,以文会友。他的文章多颂扬民族气节人事,表现出浓烈的民族意识,还善于评论古人的业迹,对古人的是非曲直、成败得失都有一定的见解,著有《魏叔子文集》。[2]讳:古时称死去的皇帝或尊长的名字。[3]附学生:
明清科举生员名称之一。[4] 英敏:杰出,出众。[5]矜然:谨守,注重。[6]征:验证。[7]折:说服。[8]委曲:
殷勤周到。[9]甘旨: 指养亲的食物。[10]故乡望公:故,所以;乡望公:对徐谦尊父亲的尊称。[11]身经理:身,亲自;经理,料理。[12]科:摊派,分摊。[13]伯:长兄,哥哥。[14]刚卞:刚强急躁。[15]事:服侍。[16]
弥谨:更加谨慎。[17]季:小弟。
【译文】
徐君名谦尊,字玄初,是吴县的秀才,徐君天赋聪慧而有卓识,读书只了解大概,仰慕古代刚直严正、见义勇为的人,乐于周济,谨守诺言。街坊若有争论,必定登门去验证是非曲直,徐君一句话就能使人折服。家境中落后,徐君殷勤周至地悉心奉养父亲,所以父亲能够与几个旧友在山野中歌吟长啸达二十多年。所有的徭役都是自身承担,从不将它分摊给兄弟。徐君的伯父性格刚强急躁,他侍奉伯父更加谨慎。最小的弟弟读书,徐君没有因为自己家境贫寒的缘故竭尽力量资助。
明代末年,各种苛捐杂税非常沉重,主管其事的人经常耗尽家产,徐君逐条列举了赋税中的弊端呈给巡抚张公,张公看了打着拍子赞赏说:“这才是真正的读书人。”从此用增加赡养族人或贫困者的田产来资助这一地区,设立共有土地制度来分配田地给各户丁口,到现在还享受他带来的好处。崇祯末年,天干蝗灾连续不断,许多百姓饿死在道路上,徐君每年拿出仓储的粮食来救济乡亲,又劝说有财力的人家也来资助,使保全活命的人很多。他妻子的兄弟有一亲人年老而没有后代,徐君供养他二十年,老人死后徐君安葬了他并且每年都去祭祀。徐君的一个黄姓好友父子死在监狱,留下两个寡妇和一个女儿,徐君尽心救助她们,将他的女儿嫁给自己的侄儿,所以黄氏一生都没有感到有孤独寡居的苦闷。朋友黄某的亲家喜欢炫耀,忽然遭受了一场大灾难,徐君为援救他耗尽家产。徐君教育孩子要把亲近贤人,爱慕贤才,对别人亲密友好作为最重要的事情。改朝换代之际,州郡中有声望的人和侠义之士都到邓尉山、太湖畔开垦土地,徐君为了营求住所资助饮食不知疲倦,不再因为关系到猜疑而在意。到了乙酉丙戌年间,各种盗贼纷纷出现。徐君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一方百姓,每次听说盗贼来了就挺身而出,聚集乡里勇敢的人来防御。盗贼非常恼怒,最后杀了徐君。乡里的人都叹息流泪说:“这个人死了,我们这些人没有依靠的人了。”
有人说:徐君只不过是个古代侠义之辈而已。魏禧说:侠义的人凭借喜爱侠义使国家混乱,徐君凭借侠义来保护百姓,这是他们的不同之处。朝代兴盛之时,上官保持自身清白励精图治来让下民得到好处,下民尽职尽责来供奉上官,上下相处平安,那么盗贼也就不会出现。朝代衰落时,大官们贪婪放纵军事威力来监督他们的臣民,小的官吏大肆剥削百姓,自我奉承又奉承上官,弱小的百姓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在这种时候,千户人家的乡里,百户人家的聚集地,假如有豪门巨室的大人物,喜爱侠义不看重钱财名利,能缓解一方急难的人,那么贫穷百姓的饥饿寒冷有资助的人,战争和敌人出现时有依靠的地方,就不会失去操守仓促间沦为盗贼。或者也有人敬重法则感念恩德,不敢为非作歹,不忍心辜负别人。所以乡邑中有好的义士,足以来弥补朝廷治理(的不足),补救宰相和相关官员的缺失,对老百姓有功劳。像徐君这样的人,他或许就是在其中的人吧?唉,这篇传记并不是仅仅为徐君所撰写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