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夏小正考證五十六》九月 纳火 遰鸿雁

(2017-09-29 19:41:58)
标签:

夏小正

九月

遰鴻雁

分类: 远古史·夏小正研究

《夏小正原文》:九月。

《夏小正傳疏》:本節無傳疏。

《夏小正考證》:九月為《禮記·月令》之季秋之月,其夏時日約合今農曆十月十九到十一月二十四。九月原文共九事:內火一也,遰(dì)鴻雁二也,主夫出火三也,陟玄鳥,蟄。四也,熊羆貉貈(mò)螔(yí)鼬则穴五也。榮鞠六也。王始裘七也。辰繫于日八也。雀入于海為蛤九也。依據九事的內容,可知這九事是在夏九月里發生的事情。

《夏小正原文》:內火。

《夏小正傳疏》:“內火也者,大火。大火也者,心也”。《大戴禮記》對“內火”的這個傳疏是僅僅針對九月星宿而言的。內火是遠古納火的本字。夏人有使用火塘取暖的習慣,內火就是夏王室在九月初開始分發各家火塘使用的火種,是納火也。金氏履祥的考證比較令人信服:“古者三月大辰旦見,故出火,八月辰伏,故九月納火”}這是一個雙關的考證。一是九月和星象的聯繫,辰星是農事之星所以每年三月辰星早晨見正是下田干農事之時,夏曆八月辰星底辰星隱伏不見,百姓開始貓冬。貓冬就要生火取暖,火種有夏王朝統一分發給各家。同樣三月底由王朝專人催促出火,即撲滅火塘的火種,各家遷往田邊的房子開始種田。這就是《詩經·豳風·七月》所說的:“四之日聚趾,同我婦子,饁彼南畝”的農事。

      所以內火有專人分配,出火也有專人分配的。

【夏小正原文】遰鴻雁。

【夏小正傳疏】遰,往也。

【夏小正考證】考證這句話關鍵在對遰字的理解。《埤雅》在引用這句話時,下面附有傳疏,這個傳疏對于內容考證很重要。傳疏曰:“其驛舍云爾,非其居也。”就是說九月的夏地僅僅是北鄉之鴻雁的旅館(驛舍)而已,並非鴻雁的遷徙的終點。《大戴禮記》引孔廣森曰:“雁以北方為居,則北為來,南為往”就是說每年大雁的遷徙路線是:由西伯利亞向南飛,經過夏地。黃懷信主撰《大戴禮記彚校集注》三秦出版社。同書又引楊慎考證曰:“鴻雁之鳥本落南翔,冰泮北徂,時之鳥也。然其行有先後,八月鴻雁來,乃大雁也,雁之父母。九月鴻雁來賓,小雁也,雁之子也。這是自衡山南來的大雁;十二月雁北鄉,亦大雁,雁之父母。正月候雁北亦小雁,雁之子也

      以上傳疏說,大雁每年秋分後自南方飛往北方,由于結冰和降溫以及采食的需要,它們要逐漸適應不同緯度逐漸降低的氣溫。所以在不同時間它們是分兩段北上的。首先是大雁們夏曆八月從衡山回雁峰北鄉,客居在夏地,到了九月新生的小雁們開始北飛,同樣客居夏地。所以《禮記·月令》說九月鴻雁來賓,這些“賓”是從南方遷徙地衡山的回雁峰飛往西伯利亞過冬的當年新生的雁之子女,稱之為賓是因為它们還是第一次做客夏地。周曆十二月大雁離開夏地向北飛,周曆翌年正月小雁也離開夏地向北遷徙。它們經由今山西的雁門關飛往西伯立亞,在那裡換羽并過冬。翌年春分之後,這樣的遷徙再次啟程。

     “季秋之月,鴻雁來賓”的夏地在哪裡?夏地東起大別山、北界嵩山、西至神農架、南至今長江(當時長江兩岸共為方八百里的雲夢澤)。此地屬夏朝版圖,故稱夏地。

      傳云:“遰,往也。”說話人身臨夏地,北雁曰來,南去曰往,故南飛即遰也。

      大雁南遷的路線為:從西伯利亞—經雁門關—飛越夏地—到達南方終點衡山。衡山有峰名曰回雁峰,民間傳說大雁到此便折返北飛,首先自八月九月作為來賓客居在夏地,繼而在十二月和翌年正月經雁門關回到越冬地的西伯利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