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正考證五十六》九月 纳火 遰鸿雁
(2017-09-29 19:41:58)
标签:
夏小正九月遰鴻雁 |
分类: 远古史·夏小正研究 |
《夏小正原文》:九月。
《夏小正傳疏》:本節無傳疏。
《夏小正考證》:九月為《禮記·月令》之季秋之月,其夏時日約合今農曆十月十九到十一月二十四。九月原文共九事:內火一也,遰(dì)鴻雁二也,主夫出火三也,陟玄鳥,蟄。四也,熊羆貉貈(mò)螔(yí)鼬则穴五也。榮鞠六也。王始裘七也。辰繫于日八也。雀入于海為蛤九也。依據九事的內容,可知這九事是在夏九月里發生的事情。
《夏小正原文》:內火。
《夏小正傳疏》:“內火也者,大火。大火也者,心也”。《大戴禮記》對“內火”的這個傳疏是僅僅針對九月星宿而言的。內火是遠古納火的本字。夏人有使用火塘取暖的習慣,內火就是夏王室在九月初開始分發各家火塘使用的火種,是納火也。金氏履祥的考證比較令人信服:“古者三月大辰旦見,故出火,八月辰伏,故九月納火”}這是一個雙關的考證。一是九月和星象的聯繫,辰星是農事之星所以每年三月辰星早晨見正是下田干農事之時,夏曆八月辰星底辰星隱伏不見,百姓開始貓冬。貓冬就要生火取暖,火種有夏王朝統一分發給各家。同樣三月底由王朝專人催促出火,即撲滅火塘的火種,各家遷往田邊的房子開始種田。這就是《詩經·豳風·七月》所說的:“四之日聚趾,同我婦子,饁彼南畝”的農事。
【夏小正原文】遰鴻雁。
【夏小正傳疏】遰,往也。
【夏小正考證】考證這句話關鍵在對遰字的理解。《埤雅》在引用這句話時,下面附有傳疏,這個傳疏對于內容考證很重要。傳疏曰:“其驛舍云爾,非其居也。”就是說九月的夏地僅僅是北鄉之鴻雁的旅館(驛舍)而已,並非鴻雁的遷徙的終點。《大戴禮記》引孔廣森曰:“雁以北方為居,則北為來,南為往”就是說每年大雁的遷徙路線是:由西伯利亞向南飛,經過夏地。黃懷信主撰《大戴禮記彚校集注》三秦出版社。同書又引楊慎考證曰:“鴻雁之鳥本落南翔,冰泮北徂,時之鳥也。然其行有先後,八月鴻雁來,乃大雁也,雁之父母。九月鴻雁來賓,小雁也,雁之子也。這是自衡山南來的大雁;十二月雁北鄉,亦大雁,雁之父母。正月候雁北亦小雁,雁之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