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正考證五十二》 玄、校 剝早栗
(2017-08-17 17:58:29)
标签:
夏小正八月五十二 |
分类: 远古史·夏小正研究 |
【夏小正原文】:玄、校。(作者注:用如動詞)
【夏小正傳疏】:玄也者,黑也。校也者,若綠色然。婦人未嫁者衣之。
【夏小正考證】:周曆八月(夏曆當為六月)是染織線繩的時節。《詩經·七月》有“八月載績,載玄載黃“的記載。在先秦,玄字本義是指黑中透紅的顏色,而殷字的本義是指紅中透黑的顏色。前者如黑色染料的顏色。後者如凝固的血液的顏色。校(jiào)也是一種顏色,這種顏色是一種先秦服裝的顏色,孔廣森在《禮》引用謂“禮有絞衣”顧野王《儀禮》考證中也曾引用過:校是一種服裝,文獻中又稱絞或者䋂,其色彩較豐富,未出嫁的女子可以服雜彩間色,故婦人未嫁者衣之。
【夏小正原文】:剝棗(零)。
【夏小正傳疏】:剝也者,取也。粟零。零也者,降也。零而後取之,故不言剝也。
【夏小正考證】:首先我們從粟的誤訓發現粟應該是栗。由此我們發現本節涉及的物候可能是棗,也可能是栗。八月,早期的板栗已經成熟并張口了。板栗是需要“剝”的,而棗不需要剝。所以是棗的可能性大。零字是被諸多學者在考證中加進的一個訛字。零與前面的三個字“剝”“棗”毫無關聯,為了考證通順,專家學者加進了“零”字。按照這個考證思路我將零字視為幾千年考證中的一個衍字,大膽地刪去文中的“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