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一个理科学者的思考
一个理科学者的思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4,261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夏小正考證》鞠則見,斗柄縣在下

(2017-02-18 16:57:23)
标签:

夏小正

正月

分类: 远古史·夏小正研究

(本節考證需要造字兩枚:以是從口從蜀【口蜀】,一是從口從朱【口朱】)

13【夏小正原文】:鞠則見。

【夏小正傳疏】:鞠者何也?星名也。鞠則見者,歲再見爾。

【夏小正考證】: 首先,本節考證初次涉及《夏小正》的天文星象方面的記載,全書每月一條天文星象方面的記載,十一月和十二月空缺。奇怪的是前十個月記載了全部一年時間中的完整的星象。例如:最長的白天在五月,最長的黑夜在十月。按照當今的天象運行規律這個間隔應該是半年即六個月時間跨度,由此可見夏的曆法應該是十月曆法。  

其次,夏代的有些星座名稱和今天星座的名稱有些是不相同的,例如本節中的星座鞠便是。

第三,整個《夏小正》的空間定位是以北斗七星來做天穹的中心點的,同時以北斗七星旋轉的斗柄的方向來給季節定位。例如春季二月有“斗柄縣在下”;六月有“初昏斗柄正在上”,這裡的時間跨度是四個多月,當時每月36天的週期所致,有關斗柄的記載應該是二月初和六月底。初昏是傍晚太陽落山初交黃昏之一瞬。注意星象定位必須與時辰相結合。同樣見于本書有“七月:漢案戶。初昏織女正東鄉。斗柄縣在下則旦”。

歷史上在本節內容的諸多考證中,星宿的名稱就是一個大問題。按照《大戴禮記》應該稱為鞠,戴震、鄭康成稱之【口蜀】,清儒王聘珍稱之為朱星或曰即蜀,也有稱之為口朱,但是在本質上即蜀兩字就是鞠或者朱字的反切發音。《爾雅》稱之柳。四個名字中只有柳可以在二十八宿中找到柳宿,其餘三個星名都不存在。這個例子很典型地說明我國古代學術考證中的音訓上的一個致命的弱點。但是在夏的方言中鞠、朱、口蜀三個字發音是一樣的,都發音為jü(入聲)。就是說早期夏代人們方言稱之為jü(入聲),夏代以後人們稱之為柳宿,是二十八宿之一。所以文中的“鞠則見”就是正月初,每天初交黃昏的時候可以在夜空看見這個叫做鞠星的星宿。《詩經》中“三五在東”就是指這個鞠星。因為柳宿是朱鳥七宿的第三宿稱呼柳應該是指朱星所駐蹕的客棧柳宿而言,柳宿一共有八顆星,分為三顆和五顆兩個部分。二十八宿對應地面有不同國家,一個星宿可能對應不止一個國家,這些國家就是二十八宿的分野。

傳疏中的“歲再見爾”意思是每年可以在相同空域看見兩次。這兩次的時間間隔應該是夏曆的五個月時間,或者說是周曆的六個月的時間間隔。

14【夏小正原文】:初昏參中。

【夏小正傳疏】:蓋記時也云。

【夏小正考證】:凡遠古的天文星象的考證最重要的有兩點,一是弄清楚所謂的二十八宿就是行星的客棧,遠古人們把地球赤道和太陽黃道附近的天空大致分成二十八個等分。二是行星在二十八宿的區域內也不是胡亂穿行,而是有其規律的,何時到達某宿,何時到達該宿的中心位置,何時離開該宿的空域。因此某行星到達某宿的時間就非常重要,在既定位置觀察者如果遲到或者早退也是看不到它們的。

原文的初昏參中就是說正在正月每天初昏的時候也就是每天黃昏太陽落下地平線時天中央恰好出現參星。傳疏說“蓋記時也云”說的是初昏參中記錄的是正月參星出現的大致的時間。

15【夏小正原文】:斗柄縣在下。

【夏小正傳疏】:言斗柄者,所以著參之中也。

【夏小正考證】:北斗七星位于北天的夜空,它一共由七顆星排列成一個勺子的形狀。它的特點是一年中圍繞著北天的天頂旋轉。注意:按照慣例勺柄指著南方叫做“斗柄縣在上”勺柄指著北叫做“斗柄縣在下”。因為天子是坐北朝南的,北面在天子的背後。

《夏小正》正月和二月都有“斗柄縣在下”的記載。說明時間是黃昏時分,月份是在正月裡。而“言斗柄者,所以著參之中也。”意為斗柄此時所指,定位正是參星空域的正中位置。初學者容易被斗柄的方向所誤導而纏繞不清。南北朝的祖沖之,清朝的梅文鼎都證明了月建和斗柄所指的方向沒有嚴格的對應關係。就是說斗柄的方向只和一年中北斗運行的某一時刻相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