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夏小正考證:時有俊風 寒日滌凍塗

(2017-01-01 15:32:29)
标签:

俊風

寒日

滌凍塗

分类: 远古史·夏小正研究

【夏小正原文】:時有俊風。

【夏小正傳疏】:俊者,大也。大風,南風也。何大於南風也?曰:“合冰必于南風,解冰必於南風,生必於南風,收必于南風,故大之也。”

【夏小正考證】:勘誤:本節的南風均應指東南風,考證見後。俊風就是南風,且時有俊風的氣象解釋為時有南風,頗為費解。說它費解主要是其中的氣象學的科學原理沒有搞清楚。春季刮東風,夏季刮南風,秋季刮西風,冬季刮北風,這是我國中原的自然規律。正月裡應該刮北風,即使立春以後也應該刮的東風。但是遠古之人具有非常敏銳的觀察自然的能力。我認為他們觀察的南風乍起與河面結冰封河之間的關係是可信的。《夏小正》中只是說河面的合冰起于南風,河面的解冰也是終于南風的。

這是為什麼呢?我們的考證已然漸入佳境了。冬季的結冰封河好理解,因為它前面的季節就是颱風季,對于夏代的中原而言,颱風是來自東南方向。但是,說“解冰必于南風”就比較費解了。其實解冰不必南風。但是為什麼《夏小正》和傳疏有都將其歸結于俊風呢?這是文人學者從文字到文字的生吞活剝所致:時有俊風,就是南方不是地有大風降臨。

研究《山海經》一書,我們發現舜和俊用于人名時是同一個人。其實舜和俊兩個字在遠古是同音字。所以舜、巽、俊三個字也是同音字。巽字在夏的內方方言中讀作xùn。由于是舜和巽是同音字,俊風和巽風就被統一理解為南風了。其實準確地說,巽在八卦中的方位是東南向,所以這裡的巽和俊的南風應該準確地定位為東南風,就是颱風襲來的方向。實際上是遠古之人簡單的記憶東西的風季次序的方法:颱風(東南)——結冰(北風)——解冰(北風)——颱風(東南)。俊風應該是東南風的意思,不能做南風解。颱風當然是大風,達到人們抗拒不了的程度。《山海經》中有很多關于季風的記載。

【夏小正原文】:寒日滌凍塗。

【夏小正傳疏】:滌也者,變也,變而煖也。凍塗者,凍下而澤上多也。

【夏小正考證】:這是一個錯誤的考證。不僅今天是錯的,可能清朝以來的諸多考證都是錯誤的。同時在考證中產生了諸多混亂。例如上面原文中的“寒日”,很多專家就解釋為“寒曰”,這是無法解釋的。塗是什麼本義?為什麼要“滌凍塗”?為什麼要選擇在寒日?首先我們必須搞清楚遠古的塗是什麼意思:

       《周禮·遂人》“遂人。掌邦之野……凡治野。夫間有遂。遂上有徑。十夫有溝,溝上有畛。百夫有洫,洫上有塗。千夫有澮,澮上有道。萬夫有川,川上有路,以達于畿。”

        請記住:遂、徑、溝、畛、洫、涂(塗)、澮、道、川、路,這些都是夏周時期的不同規格的道路的名稱。這些道路是以居住的人數規定的。例如:塗就是一百家之間的道路。路是要保養的。我下放時結識了一個河南逃荒者的後代,他告訴我河南鄉間有很多地方還在採用滌凍塗的方法維護鄉間的土路。具體方法是選擇冬季的寒日修路。所謂寒日就是小寒之後直到大寒結束的一個月時間里,用水澆在土路的路面上,然後用工具將凍土耥平。在寒日里溫度很低,路面會變得很平整且很快會凍的很硬。這就是傳疏中所說:“凍下而澤上多也”的意思。凍下是下層的土凍硬了,澤上是上層是稀泥。天氣回春以後,路面很快會乾燥變硬。春天的路面乾燥的速度非常之快。正如農諺有云:“春天不問路,夾傘一溜煙”正是此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