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一个理科学者的思考
一个理科学者的思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6,739
  • 关注人气:3,92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破譯甲骨文495:擄 薛(掠)

(2013-04-22 18:07:36)
标签:

甲骨文

訓詁

文化

分类: 远古史·甲骨文本训

 擄和薛(辥)兩個漢字爲什麽要放在一起考證?看看兩個甲骨文字的造字你就明白了一個大概。

破譯甲骨文495:擄 <wbr>薛(掠) 圖一甲骨文 擄  破譯甲骨文495:擄 <wbr>薛(掠) 圖二甲骨文 薛(辥)

薛和辪是互為異體的漢字。《說文》:“薛。辠(罪)也。”段注曰:“私列切”,這個音訓正是今天南京話中“薛”的發音:sie(入聲)。說明中國漢字的音韻有一個歷史時期的z\c\s\x發音是混淆而沒有分化的,這種現象在清朝的小學學者中稱之為“合韻”。例如:

《說文》漢字下有段注曰:“破譯甲骨文495:擄 <wbr>薛(掠)、暵、難從破譯甲骨文495:擄 <wbr>薛(掠)聲。則漢下亦云破譯甲骨文495:擄 <wbr>薛(掠)聲是也。……不知文殷元寒合韻之理也。呼旰切。”

將這樣兩個甲骨文字放在一起比較考證的原因是兩個字都有一條長長的尾巴。在甲骨文造字中這種彎曲的筆劃一般用于表示柔軟和多變的客觀對象。這樣兩種筆劃的造字都可以從甲骨文龍字中找到。

甲骨文擄字我已經考證過,此前學者們將其破譯為攫、穫都存疑。該甲骨文字主體是龍捲風的“龍”字。由圖一左例可以清楚地看出被龍捲風撕裂的是一個甲骨文“黍”字。黍的本義是糧食作物的統稱,所以我認為這個甲骨文字的造字是從龍從黍,龍黍切,讀若:lǔ。對應的漢字是擄字。

圖二甲骨文字王國維釋為“辪”,郭沫若認為是造孽之“孽”的假借。

卜辭:“貞:王疾。婦好不隹辥”(鐵113·4

卜辭:“貞:此風不隹辥”(前6·4·1

這種“不隹薛”是卜辭中的一個固定搭配的用法。郭沫若認為“‘不隹辥’者,謂不其有害也。”也有學者考證其音訓為è,可能是想將這個字的音訓假借為罪惡之“惡”。

其實這個甲骨文字從圖二可以看出它的造字是從龍從破譯甲骨文495:擄 <wbr>薛(掠)後者本義是肉,音訓為dūi,在殷商方言中這個字的音訓為dēi。有學者將其破譯為“師”,謂其本義是軍隊。其實軍隊和師都是“肉”的引申義。圖一甲骨文其上為甲骨文龍,但是這個龍的造字卻使用了“帝字頭”,也就是說這個字的會意有兩種可能的解釋:一是龍卷風擄走了肉;二是上帝擄走了肉。上帝擄走的所謂的“肉”在祭祀中一般使用的是太牢,就是牛羊豬三牲。這個本義可以解釋郭沫若認為辥字“謂不其有害”的原因,這些實際上被龍捲風擄走的牲畜被認為是上帝“嘴饞了”,而自己下地來取。這是殷商人的失誤,怪不得上帝。所以“不隹辥”也。

因此我認為圖二甲骨文字的本義是:上帝擄走了地面上的牛羊(也許包括豬)。因為是上帝擄走了這些牲畜,所以按照殷商人的認識這是祭祀不勤的罪過。上帝親自到下界來取用這些本應在祭祀時奉獻的犧牲。所以这个字的刚准确的达诂从音训看可能是汉字“掠”,待考。

音訓:從上從破譯甲骨文495:擄 <wbr>薛(掠)上堆切,讀若si(入聲)后演化為sie(入聲)。帝字頭上面兩橫正是甲骨文“上”字,故音訓從上,指代上帝。上帝就是已經升天的商王們。例如甲骨文商也是從上,右文造字。讀若sangshang。圖一擄不從帝字頭,從龍,故音訓為龍黍切,讀若:lǔ。

【甲骨文字本義小結】

擄的本義:龍捲風攫走了田地裡的莊稼。動詞。

          音訓:從龍從黍,龍黍切,讀若:lǔ。

辥的本義:上帝取走了地面上的牲畜。動詞。

          從上從破譯甲骨文495:擄 <wbr>薛(掠)上堆切,讀若si(入聲)后演化為sie(入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