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破譯甲骨文477:從“宇”“宙”談起

(2013-03-10 12:40:32)
标签:

甲骨文

宇宙

本训

误译

文化

分类: 远古史·甲骨文本训

破譯甲骨文477:從“宇”“宙”談起

 

《說文》:“宇。屋邊也。從宀。亏聲。《易》曰:‘上棟下宇’。籀文宇從禹。”

《說文》:“宙。舟輿所極覆也。從宀。由聲。”

段注:宇“王榘切”。宙“直又切”。“文子及《三蒼》云:‘上下四方謂之宇。往古來今謂之宙’。《莊子》云:‘有實而乎處者,宇也;有長而無本剽者,宙也’。”又曰:“《淮南·覽冥訓》:‘燕雀以為鳳皇不能與爭於宇宙之間’高注:‘宇。屋簷也。宙。棟樑也’。引《易》上棟下宇。然則宙之本義謂棟。一演之為舟輿所極覆。再演之為往古來今。則從宀為天地矣。”

總之,按照上述的定義和注解,宇的本義是屋簷上下四至所包含的空間,引申為六合空間;宙是舟輿之往復,引申為古今時間。宇宙就是時空,所以後世人們常將世界觀稱之為宇宙觀。《說文》的定義是針對東漢時流行使用的“宇”“宙”二字的,無可厚非。但是,有急于求成的學者按圖索驥,按小篆字形去尋找甲骨文,在卜辭中發現并破譯出這樣兩個字:

破譯甲骨文477:從“宇”“宙”談起 圖一《甲骨文類編》破譯為宇 破譯甲骨文477:從“宇”“宙”談起 圖二《殷墟甲骨學》破譯為宙

我以為這兩個字並不是漢字的宇、宙二字。我還認為這種僅僅憑藉字形去破譯甲骨文字的方法是值得懷疑的。破譯一個甲骨文字必須從本義、音訓和字形這樣三個方面相結合進行探究。《甲骨文字典》也收錄了上述兩個甲骨文,其[解字]曰:宇“從宀從于從口。《說文》所無。……義不明。”宙“從宀從西,《說文》所無。……義不明。”對于沒有確實證據的甲骨文字闕而不論,是我們應當永遠秉持的科學態度。

按照許慎的定義,漢字宇是由籀文宇簡化而來的。和漢字宇一樣,籀文“宇”是上宀下禹,也是一個形聲造字,這個字根據漢字發展史應該是西周以後的造字,所以不能成其為破譯甲骨文的依據和佐證。

那麼上圖的甲骨文字應該怎樣破譯呢?根據甲骨文造字的本義看,圖一的甲骨文字從宀從于從口,應該是殷商朝廷貯藏某種東西的專門的房間。在甲骨文系统中所有的“宀”本义都是表示一种房屋,一种属于殷商王朝的房屋。儲藏的是什麽呢?應該就是“于”,我考證這個“于”應該是《尚書·禹貢》中的“包匭青茅”。圖二的甲骨文字也一樣,其本義是貯藏瓷器的庫房。

從造字的字形上看,其中的“于”和“破譯甲骨文477:從“宇”“宙”談起”都是聲符兼意符。作为意符它们代表的是房屋中贮藏的物品。(關于這兩個意符的考證可參見相關文章)于,是供殷商王朝祭祀用的包匭青茅。從《尚書·禹貢》就規定了這種祭祀用的茅草由荊州地方每年進貢給朝廷。而瓷器的進貢在《尚書·禹貢》中產瓷器的徐州和揚州貢品中尚無規定。所以很可能是殷商滅夏之後,由長江以南的楚地進貢的。注意圖一中下部的“口”卜辭中常見是一種類似地窖的地穴。所以這種貢品包匭青茅的保存可能是有特殊的方法的。圖二中的“破譯甲骨文477:從“宇”“宙”談起”,這個字不是漢字由,它從丰從凵(兩側均出頭)。該字也不能讀作:yóu。《說文》段注曰:“側詞切”,讀若瓷。該字造字外圍的“凵”是瓷器的象形,其中間的“丰”是爲了安全運輸而塞進的軟草等物。從這兩個字的字形看,不僅漢字宇源于從宀從禹的形聲字,其宙字的造字可能也是另有來源的。

從音訓看,圖一甲骨文字作為聲符其音訓是:yǘ;圖二甲骨文字音訓是:cí。這樣兩個甲骨文字都屬于右文造字。(殷商時期口語尚沒有形成四聲,故聲調只是我的擬音供參考)。

這個破譯甲骨文的實例說明,不能僅僅憑藉某個甲骨文字和小篆之間在字形上相像這一點就作出甲骨文某字就是小篆某字的結論。其根本原因在于甲骨文、金文之後,在戰國時期中國的文字經歷了一個大爆炸時期。戰國時期不僅各國有自己創造和使用的文字,民間使用的字體的造字、簡化、演化也是生生不息。這一時期的另一原因還在于漢字已經從王朝的廟堂上“下放”到了人間,識字者、用字者都大大增加了,以致出現了諸子百家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學術局面。所謂漢字的“秦八體”、“新六體”、奇字、古文幾乎都出自這一時期。甲骨文、金文和小篆文字之間字義、字形、注音所發生的新造字、分化、變形、斷裂、轉移和消失也幾乎都出自這一歷史時期。但是同時也正是由于文字創新的大爆炸和文字因普及而深入民間,才有了諸如《爾雅》、《說文解字》這樣的漢字經典的出現,它們保存了秦漢以前的漢字的形、音、義的大量原始素材。正如甲骨文的創造者們在造字之時就充分考慮到後人的識別與傳承的需要,將形、音、義三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這是前瞻性和科學性、睿智和毅力完美結合的一件傳世之舉。厥功甚偉。

今天,在我們研究甲骨文的過程中,必須遵循甲骨文的造字規律,遵從甲骨文之前之後漢字的內在規律。從形、音、義三個方面去深入訓詁和考證。那種攻其一點,不及其餘的研究方法不僅是片面的,也是錯誤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