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破譯甲骨文475:“年”的演變

(2013-03-03 13:33:17)
标签:

甲骨文

金文

简书

文化

分类: 远古史·甲骨文本训

                               破譯甲骨文475:“年”的演變 圖一 甲骨文 年

漢字年今天看來已經基本不清楚它的造字含義了,原因是在幾千年的使用中它已經面目全非。其實一直到東漢的《說文》,年字的造字雖然漸進的變化,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它總是圍繞著本義或者音訓在變化,到了楷書的年字已經既看不出它的本義也看不出它的注音了。對于非常講究傳承的漢字體系來說,年字的進化是一個遺憾。

《說文》:“年。榖孰也。從禾千聲。《春秋》傳曰:‘大有年’。”段注:“宣十六年經文。《谷梁傳》曰:‘五穀皆孰為有年。五穀皆大熟為大有年’。”可見“年”的本義是糧食豐收,即榖孰也。卜辭亦同此義:

卜辭:“辛酉卜。賓貞:謀年于河”(鐵216·1)祭祀河神以問取今年的收成。

卜辭:“貞:于王亥。謀年”(後上1·1)祭祀王亥,以問取今年的收成。

卜辭:“貞:我不其受稻年”(存1·180)“稻”從徐中舒譯。本年水稻豐收。

卜辭:“甲子卜。囗貞:我受黍年”(續2·29·3)本年黍豐收。

董作賓在《卜辭中所見殷歷》中考證:“在商代還沒有把年作為紀歲只用的。到了周代,才把禾榖成熟一次成為一年。而年字始含有歲、祀之意。”

從圖一甲骨文造字看,例四的甲骨文年上從禾,下從人。其餘三例雖為獨體字,但是同樣是上禾下人,中間共用一筆。當人收穫了沉甸甸的糧食的時候,這就是年,也就是甲骨文年的本義:糧食豐收。參見上述卜辭例。

年字字形的演變和它的注音發生了改變大有關係。

圖一甲骨文的年,是一個會意造字,準確地說是一個右文造字。其中的人就是造字的聲符兼意符。按照章太炎的“娘日歸泥”說,今天漢語的聲紐nlr在遠古時並未分化,而是統一發音為聲紐n。所以殷商時甲骨文“人”的注音是nén。也就是說甲骨文年的注音應該是讀作nén

這個從禾從人的甲骨文年字在西周發生了變化,下部的人有的演變為“土”(圖二例一例二),有的演變為“千”(圖二例三例四)。破譯甲骨文475:“年”的演變  圖二 金文 年這一演變的關鍵是作為聲符的“人”被改變了。聲符被改變說明當時該字的發聲已經改變了。由殷商的注音nén改變為西周方言的其它注音了。就造字看從甲骨文中“年字必從人”到金文的“年字必不從人”,說明“年”這個字在遠古的河南東部方言和陝西西安方言中注音的差別較大。造字符號土和千取代了“人”,本義尚且說得過去。土中生禾,或者以“千禾”代表豐收。但造字符號由人演變為土或者千,其注音就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了。

到了戰國時代,簡書中的“年”字已經基本由聲符“千”所取代。見圖三例一例二例四破譯甲骨文475:“年”的演變 圖三 戰國簡 年 這一文字演變現象的質變點是殷商到西周之間,所以這一歷史時期應該是“娘日歸泥”的分化時期。促成這一分化的歷史事件應該是周武王滅商後,陝西西安的周方言代替了河南東部殷商方言成為強勢的主流語言了。正如北魏李沖所言:“九州之音,竟知誰是?帝者所居即為正音”。所言極是。

破譯甲骨文475:“年”的演變 圖四 小篆 年 到了秦代小篆給年字定型。依然是從禾從千。就音訓看,千字韻母為an,確實是年字的反切下字。但是上字為禾是無論如何也充當不了聲紐的。漢字發音的斷裂現象就是這樣產生的。到了現代漢字年的造字就完全脫離了它的造字的本義和音訓了。這實在是非常可惜的一個演變過程。對不起遠古造字的祖宗們啊。

【甲骨文字本義小結】

年的本義:糧食豐收。名詞。西周後本義引申為榖熟一次為一年(董作賓)。

          字形:甲骨文從禾從人;金文從禾從土;簡書小篆從禾從千。

          音訓:從禾從人,右文造字。年讀作nén,“人”是造字的聲符兼意符。方言读若:ðé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