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譯甲骨文466:突 宮 宗 宋(音训)

标签:
甲骨文突宋宫宗 |
分类: 远古史·甲骨文本训 |
甲骨文突是會意造字,從穴從豬。但是顯然穴豬切並不是突的正確發音。這就說明我們今天習慣將上圖例一上部的符號讀作穴是一個以今音揣度古音的作法。那麼這個符號應該讀作什麽呢?查閱甲骨文字典我們會發現,這個符號是一個常見意符,如圖:
這三個字是甲骨文中確實存在的三個字,請注意它們的發音的韻母是一樣的為ong。三個字中間都有一個意符穴。所以這個穴殷商發音可能不是穴,而是一個聲母近于ong的甲骨文常用字。它應該是什麽字呢?
請搜尋一下漢字的穴字頭字,你會發現有很多韻母為ong的漢字:窮、窘、空、窗,也有很多韻母為ao的漢字:窖、窈窕、窱、竂、竈、等字。這些字都不影響我們的考證。因為這些字都不是會意造字而是形聲造字,甲骨文時期它們還沒有被創造出來,它們是西周以後的漢字。
會意造字的注音是採用組成意符之間的發音反切得到的。我們姑且將圖一中豬鑽進去的意符叫做洞,因為它的韻母也是ong。
甲骨文宋,從木從洞,木口語叫做樹,所以這個字是樹洞切,讀若:sòng。宋字的由來和宋國人的祭祀相關。周武王滅商以後,爲了保留殷商的“亳社”,一部份宋人被移居到今河南商丘一帶居住,史稱宋國。宋國的社是設在桑林中的。《孟子·明鬼》:“燕之有祖,當齊之社稷,宋之桑林,楚之雲夢,此男女所屬而觀也。”宋之春社是在桑林中設立祭壇,以木為社主,男女成群參與,即所謂“桑林之會”。遠古統治者在滅國之後并不滅族,而是劃定一個區域保留其祭祀和人種。商湯滅夏之後也是將夏人圈定在山西境內的土方和工方。在需要對他們發動征剿以前,商還要向夏人的上帝祭祀以陳述征剿他們的理由。
甲骨文宮,古屬見母。從呂從洞。發音為呂洞切。讀若:jiōng,后演化為gōng。
甲骨文宗,從示從洞。示洞切,讀若:sōng。但是其《說文》以後讀音為居悚切。即發音為zōng。這一點非常珍貴也非常耐人尋味,它說明可能在殷商時期舌尖前音的z、c、s尚未分化的很明晰。
讓我們回到上述甲骨文字的發音。甲骨文突顯然這個意符“洞”無法獲得證明,因為突中的意符洞作為反切上字起注音作用的是它的聲母(d、t)。甲骨文宋、宮、宗都使用了這個我們暫定為洞的意符造字,所以其韻母都是ong。但是這並不能證明這個意符就是洞。因為作為聲母的d或t和作為韻母的ong是孤立而缺乏聯繫的。即使我們從不同的甲骨文字中將其聲母和韻母結合,知道了這個字讀若dòng。這個洞是不是該意符的本義呢?或許它也是一種引申義。例如這個意符還可以是拱手、拱門的拱字的初文。
所謂拱手就是古人見面一種雙手相斂手的禮儀,就像共字的小篆一樣呈左右手相對斂手狀。所謂拱門也是因為形狀和拱手相似而得名。《論語·微子》有“子路拱而立”。《左傳·僖32》有:“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我認為這個意符的本義是洞,而不是拱的初文。原因是從音訓看共和拱的聲母g是舌根音,而舌根音是較遲發音成熟的聲紐。從義訓看甲骨文造字中凡與此意符參與造字的甲骨文字都與牆洞、門洞或者神龕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