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破譯甲骨文464:冖亞宀廟甲家(音训)

(2013-01-28 17:53:39)
标签:

甲骨文

冖亞宀廟甲家

音训

文化

分类: 远古史·甲骨文本训

上述六個字看似風馬牛不相及,而在甲骨文中它們在詞源上有密切的聯繫,這樣六個甲骨文字之間的聯繫不是字形訓詁而是音訓。這是我在破譯甲骨文音訓時的一種新的嘗試。

冖,小篆寫法類似漢字冂,讀作莫狄切,直音為密。《說文》:“冖。覆也。從一下垂。”意思是廣義的覆蓋之意。

 甲骨文 亞,我在此前考證中認為是遠古時代的明堂之意。亞是遠古明堂的俯視圖。其東南西北各有三間房屋,中間是方形大廳,四周是環水,取天圓地方之義。明堂在各個時代名稱不同,但都是天子祭祀和處理國務的重地。是故宮的最早的雛形。

破譯甲骨文464:冖亞宀廟甲家(音训) 甲骨文 讀若mián。宀是殷商的宮廷建築物的象形,通常是指宮廷建築。從黃帝開始中國的最原始的宮廷建築就是明堂,所以宀就是冖和明堂——亞——的結合。值得注意的是這三個甲骨文的讀音之間的密切聯繫。宀恰好是冖和亞的合音,即miya,構成的開音節字發音正是宀的讀音miá(n)。這個發音說明殷商人造字在發音上也是嚴謹的。原始的宀是覆蓋明堂的冖,所以它的閉音節讀作mián,開音節讀作miá。不要小看這一個甲骨文音訓的例證,因為這個讀音和廟的讀音殷商屬同音字。因為廟字的開音節讀音也是讀作miá。說明這個甲骨文宀字極有可能就是廟的初文。

《說文》:“宀。交覆深屋也。象形。”段玉裁對于深屋的注解是:“古者屋四注。東西與南北皆交覆也。有堂有室。是為深屋。”這正是遠古明堂的建築造型——中間是堂,四注為屋也。

所以在音訓上明堂極有可能後世演化為廟堂,兩者讀音相近,且明字和廟字同為明母字。同時也可能說明殷商人的方言中將廟堂發音為明堂。

miánmiàomiá三個音節遠古是同音,因為它們的主要元音相同。這一現象一直持續到中國的漢語音韻學的起點文獻《詩經》。作為這一現象的有力佐證,我們來看甲骨文的甲和家的音訓:

 甲骨文 其中的實心的“+”本義正是古代明堂,外圍的囗是包圍城邑的城牆。這是殷商早期的王城建築,所以以意符+同時作為聲符表音,讀若jiǒ。甲骨文的家從宀從豬,豬殷商方言讀作jü(入聲),豬宀切,讀若jiā。商周禮制天子用太牢祭祀,以下按照官階遞減,士大夫只能用豬作為祭品。所以段玉裁為家作注曰:“引申之天子諸侯曰國。大夫曰家。見《哀四年左傳》《夏小正傳》及《史記》《漢書》。”

【附】西安半坡博物館父系社會公共議事建築模型圖: 破譯甲骨文464:冖亞宀廟甲家(音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