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破譯甲骨文字463:山與火(音訓)

(2013-01-14 16:23:05)
标签:

甲骨文

音训

文化

分类: 远古史·甲骨文本训

                           破譯甲骨文字463:山與火(音訓) 圖一 甲骨文 左上 山 右上 火

    圖一甲骨文字是我依照甲骨文造字規律自己寫的。甲骨文山字和火字造字是有本质區別的,搞清楚兩者之間的區別對于正確閱讀卜辭有幫助。甲骨文山是針對平原而言的,所以下面是代表大地的一橫;甲骨文火是沒有生根的,所以下面從半環,這個半環的造字我們在甲骨文玦、虹中已經論及。山和火的上半部份是一樣的,是一道曲綫,這樣的曲綫在甲骨文中叫做折。由于殷商方言中沒有聲母zhchsh,所以折的發音是zéi或者séi,這兩個發音當時極有可能還沒有分化,所以推測它倆可能是同一個混合發音。

就本字的象形分析,甲骨文的山是大地上聳立的三座山峰。它的造字由于要考慮到為本字注音所以融合了聲符的元素,這是此前甲骨文研究者所忽視的地方。山上從折,下從凵。所以它的方言發音是折(séi)凵(kǎn)切。讀若:sān,即今天的發音為shān

進一步的調查和考證說明河南東北部方言中有聲母fh至今並存,有混用現象,例如上面的環和虎在某些地區的方言發音中讀若:fánfǔ。但是這一點不影響本文兩個甲骨文字的考證。在此列出備考。

甲骨文火的象形是一團正在燃燒的火焰,下部是半圓形因為火是沒有根的。它的造字也同樣融合了兩個聲符元素上從折下從環,它的發音是環(huán)折(séi)切。讀若:hǔi。但是依據當時的造字習慣和發音習慣,我認為這個甲骨文火字的方言發音有可能是虎(hǔ)。

研究音訓的學者可能會指出我的率性而為:難道你說讀若hǔi就是hǔi嗎?他們的指責是有道理的,但是我的音訓也是有道理的。

《說文》:“火。[火尾]也。南方之行炎而上。象形。”據《康熙字典》考證這個[火尾]讀若虺,和我論證的甲骨文火的讀音是相同的。說明許慎在收錄“火”字時,採納了火的古音。儘管如此它依然是一個孤證。我在段玉裁為火字作的考證中發現了進一步的例證:

段注:“[火尾]各本作‘燬’。今正。下文曰[火尾]火也。為轉注。”既然兩字為轉注,則它們的古音都是讀若hǔi無疑。更重要的是這樣兩個字和我考證的甲骨文火都是遠古的同音字,它們都是讀若:hǔi

    今天的火字在甲骨文时期读若:hǔi,后来讀若huǒ應該是語音在历史使用中不斷演化,最終經由權威的官話定型的結果。但是我们不能排除在不同方言中hǔi,huǒ,hǔ三种发音都存在的可能性。

    两字在卜辞中一般用如本字,这里就不再引用卜辞范例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