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譯甲骨文461:? 鄙

标签:
甲骨文鄙等本義音訓文化 |
分类: 远古史·甲骨文本训 |
(下以~代替本字)是許慎《說文》中的一個部首字。該部首另有一常用字為漢字的鄙。
《說文》:“~。榖所振入也。宗廟秶盛。蒼黃~而取之。故謂之~從入從回。象屋形。中有戶牖。”段注:力甚切。即讀若:lèn,今讀若:lìn。但是它的甲骨文讀音不是這樣的。
《說文》:“鄙。嗇也。從口。從~。~。受也。”
我們必須首先把許慎的這兩個字的定義搞懂。其一,是一種囤糧食的用具,某年糧食豐收宗廟放不下了,倉促中就用它囤積多餘的糧食。這個用具的外表像房屋,在殷商就應該象五脊四面坡的宮室建築物。至于許慎說它“中有戶牖”,則不能一概而論,我國農村有些設有散熱用的戶牖,大多數沒有這種供散熱用的戶牖。其二為漢字鄙,本義是嗇,就是愛惜的意思。卜辭系統中可以找到這兩個字的甲骨文:
乍一看,這兩個字和破譯的漢字之間很難建立其對應關係。確實,這兩個甲骨文的破譯不僅需要訓詁學知識,還需要對有關農村生產生活的常識有所了解。
左圖中最為規範的字例是例二。上從大,下從丙,中間有一個符號△是由上面大的一撇一捺和下面丙的一橫所組成。有人會質疑從大從丙就是造字,爲什麽要強調這個符號△呢?其實這個△在本字的破譯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一個聲符,即漢字亽。丙亽切,本字讀若:bǐ通bǐn。從字形上看是一個人站在糧食堆上。該字的本義是榖囤。名詞。請看實物圖:
卜辭:“乙巳卜。貞:令囗省在南~。十月”(前5·6·2)
卜辭:“……乎耤于~北囗不”(乙8151)
右圖甲骨文為鄙,該字的漢字偏旁“阝”可以省略。右圖中的例二是其甲骨文標準的造字。它的甲骨文造字是從
卜辭:“……沚馘告曰:‘土方囗于我東鄙。災二邑。工方亦侵我西鄙田’”(菁2)
卜辭:“貞:鄙不其受年”(乙7672)這裡的鄙是指整個四鄙,近乎宗廟全年的收成。
右圖甲骨文字的音訓亦當爲bǐ。該字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