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破譯甲骨文455:福 畐 壺

(2012-12-21 16:19:31)
标签:

甲骨文

文化

分类: 远古史·甲骨文本训

 福、畐、壺似乎是三個關係不大的現代漢字,但是越向遠古探索,它們之間的聯繫就越密切。當我們看見三個字的甲骨文時我們發現著三個字不僅在字形上有其共同的來源,在音訓上也有其共同的來源。很多的甲骨文字在其歷史演化中經歷了方言——雅言——再方言的創造過程,加之在文字發展史上產生的諸多噪音——多種方言發音、民間寫法的隨意變化、不規範的簡體字、先秦時期多種字體的變化——的影響,使其本字和音訓變得難以追溯。

破譯甲骨文455:福 <wbr>畐 <wbr>壺 圖一 甲骨文 福 從示從畐從雙手。這是卜辭中最常見的一個甲骨文。造字中的雙手省略以後便是名詞福,有了雙手便是動詞福,甲骨文福的本義是祈福之意。其中示為祭祀壇,雙手奉酒壺敬天以為求福也。

《說文》:“福。備也。從示畐聲。”許慎的訓詁說明福字在東漢時的讀音同畐。即bì。這和我們今天的讀音fú差別很大。這兩個發音究竟哪一個才是遠古的正音呢?段注曰:“福。非世所謂福也。福者備也。備者百順之名也。無所不順者之謂備。按福、備古音皆在第一部。疊韻也。鉉本作祜也,非。祜正世所謂福也。”這裡的徐鉉注產生了福的第三個發音hù,請注意這個祜正是壺的同音字。卜辭中福與畐有通用的情況,這大概就是後來兩字都讀如bì的原因,這兩個甲骨文字是同義字,例如:

卜辭:“辛酉卜。寧貞:王賓夕(月)福。無尤”(合49

卜辭:“丁亥卜。貞:王賓畐。無[上止下它]”(前4·23·8

破譯甲骨文455:福 <wbr>畐 <wbr>壺 圖二 甲骨文 畐 獨體象形字。

《說文》:“畐。滿也。從高省。象高厚之形。凡畐之屬皆從畐。讀若伏。”這個漢字讀音為bì應該是東漢以後的演化結果,至少許慎認為本字讀如fú。但是我們在許慎《說文》中關于“福”的定義中看到福的音訓已經是“備也”。這說明在壺、畐、福三字中最先演化出bì這一讀音的是“福”字。許慎沒有見到甲骨文的出土,所以《說文》的參考書中也不會有甲骨文。《說文》所謂“畐。滿也”是一個引申義,這個引申義是從畐的本義產生的。那麼畐的本義是什麽呢?從圖二甲骨文畐看,這個畐的本義就是裝滿鬯酒的容器。祭祀時酒壺應該是“滿上”的,所以從畐的造字多有滿和備的含義。因為裝滿了酒,所以這三個字頂上面都是加了蓋子的。而這個容器在東漢時的名稱就叫做壺。許慎認為它發音為伏(fú),後來徐鉉注解《說文》時說它發音為祜(hù),這其實是壺字在不同的方言中的發音而已。今天我們許多地方方言中依然保留了這兩種發音。那麼它們在殷商方言中發音是什麽呢?

破譯甲骨文455:福 <wbr>畐 <wbr>壺 圖三 甲骨文 壺 獨體象形字 象什麽形呢?壺的象形正是夏商周平民常見的半地穴式草屋的象形。上面的三角形屋頂正是甲骨文今、倉、會、合等字中常見的屋頂意符。

《說文》:“壺。昆吾圜器也。象形。從大象其蓋也。”所以甲骨文本字應該是從環,屋的象形。發音為環屋切(hù)。根據壺字的象形判定,這個字的發音應該早在夏商之前就產生了。

但是在殷商方言中這個甲骨文字並不是讀若hù,而是讀作fú。原因是在河南濮陽到安陽一帶的殷商大邑商地區,方言將聲母h读f。例如:

桃核 táofǔ  黃色fángsei  耳环ěrfán fén  fēi   fú

目前發現的卜辭中的壺字我认为可以看做是福的假借字,例如:

卜辭:“雉子曰壺。壺子曰喪……”(庫1506

卜辭:“丁亥。壺示屯[?]”(燕85臼)

綜上所述,甲骨文畐、福、壺三字就其造字看,其基本造字意符是殷商祭祀時使用的酒壺。從畐和福的造字看,畐字從裝滿鬯酒的酒壺的本義引申出中的“滿也”“備也”應該源于酒壺的本義。從音訓上看,甲骨文的畐、福、壺三字在殷商方言中發音應該相同。因此,甲骨文壺和畐應該是同一個字,發音也應該相同,而甲骨文福是壺和畐的動詞形式,專用于祈福祭祀,所以甲骨文福在象形字壺和畐的基礎上創造的會意字。甲骨文畐的今音bì是《說文》以後的演化發音。因為在《說文》中,畐的讀音還是伏(fú)。甲骨文福和畐的發音bì應該有它們在另一語言來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