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譯甲骨文字442:虹

标签:
甲骨文虹本义音训文化 |
分类: 远古史·甲骨文本训 |
這個甲骨文字看上去可以破譯為虹,因為它的字形和自然現象的彩虹很像,就是說這個象形字很符合“虹”的本義。實際上迄今為止學者們已經公認這個甲骨文字應該破譯為漢字虹。但是文字是爲了記錄口語而創造的,所以這個本字必須在音訓上也同時能夠符合口語,這樣的訓詁才能夠完美。
“象虹形,為虹之初文。《說文》:‘虹。螮蝀也。狀似蟲。從蟲,工聲’。《釋名·釋天》:‘蝃蝀。其見每于日在西而見于東。啜飲東方之水氣也。’虹能飲水已見于卜辭:‘有出虹自北飲于河。’又《山海經·海外東經》:‘虹虹(上工下虫)在其北。各有兩首。’虹虹郭注謂即虹。故甲骨文虹字作兩首,且有巨口。以其能飲也。”徐中舒《甲骨文字典》
圖一甲骨文字很像蟲的象形,但是“兩首”爲什麽設計成這樣的造型?我們知道自然界的彩虹兩頭是沒有“兩首”的,之所以造出這個兩首從上述所引的卜辭(菁4)內容相關。這條卜辭說明殷商人認為虹是一條大蟲,兩端有首,可以飲水。這是因為殷商人發現彩虹出現的時候它的一端是進入了河水中,被誤解為大蟲飲水。
其實很多的自然現象都被認為是一種動物,例如龍捲風被誤認是龍;北極光被誤認為是燭龍;沙塵暴被誤認為是蚩尤;颱風被誤認為是雄虺。所以甲骨文虹字採用這樣的造字非常合乎情理。但是兩首的造型值得推敲一番。
殷商甲骨文字在不影響理解的情況下經常採用省略的手法,這是因為在龜甲上契刻是一件很費力的事情。圖一種的三個甲骨文虹字第一個字是最標準的寫法。兩首上有意符“T”。虹的兩首實際上是兩個甲骨文字“工”。甲骨文工有三種寫法:
甲骨文虹,從環從工,音訓為環工切,讀若:hóng。許慎的音訓“狀似蟲。從蟲,工聲”存疑。因為古無舌上音,所以《說文》的“螮蝀”和《釋名》的“蝃蝀”合音是反切音,也是“虹”字古音的注音。蟲工切的古音為dòng或者tòng。正是《說文》的“螮蝀”和《釋名》的“蝃蝀”合音。
【甲骨文字本義小結】
虹的本義:一種自然現象——彩虹。名詞。音訓:從環從工,音訓為環工切,讀若:hó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