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與趙誠先生商榷

(2012-11-14 16:51:17)
标签:

甲骨文

本义

音訓

分类: 远古史·甲骨文本训

我正在第N遍研讀趙誠的《古代文字音韻論文集》今天讀到第14頁。趙先生舉了圖一和圖二的例子,並有如下的研究:“……木和艸這兩個形符是有分別的。但是另外有一些字,從木從草卻通用無別。如:”

與趙誠先生商榷                    與趙誠先生商榷               

趙先生在列舉了圖一圖二兩組甲骨文例子說明“有一些字從木從草卻通用無別”之後有如下的觀點:

“由這一些字的現實情況看,從艸從木在當時尚未分別。根本的原因應該是那個時候在人們的觀念里木本和艸本植物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分界線……關鍵的一點是當時人在某些方面將草本和木本混而為一,所以從木從草無別。而後代從木從草判然不混。”

問題是:在殷商甲骨文中,爲什麽上面幾個字中木艸可以不分,而其它字中從木從艸卻是“判然不混”的呢?這個問題涉及到甲骨文造字的特點所以應該商榷。

殷商甲骨文的造字的最根本的依據是本義以及造字之前就已經廣泛使用的殷商口語發音,圍繞著本義組織意符(趙先生稱之為形符)進行造字。當意符通過象形、會意、右文等方法造出甲骨文字來以後,這個造字過程並沒有結束,還需要使這些意符之間產生出符合口語發音的新造字的注音來。

其實在殷商甲骨文造字中,木和艸的造字功用非常清晰,從來判然不混。木本植物的甲骨文字就一定是從木的;草本植物的甲骨文字就一定是從艸的。這一點趙先生書中有眾多的字例可循。但是趙先生卻引用了另外兩個甲骨文字“芻”和“禾”來說明殷商人確實是“將草本和木本混而為一”的。

芻“從木從手,象以手斷木之形。按照現代人的觀念的確不可理解。手怎麼能用指頭隨便斷木呢?”

禾“象糧食作物成熟之後穗子沉重下垂之形。卜辭用作穀類作物的總稱,當爲引申義。這裡所要指出的是,從字形看,穗子從木上下垂,按照現代人的觀念完全可以理解成是樹上長糧食。這當然不可能。”

趙先生可能忽略了兩點,一是殷商甲骨文字是以象形造字為基礎的造字;二是有時候造字解釋不通可能是我們不了解殷商史實或者甲骨文破譯有誤所致。就甲骨文“禾”而言,北方的旱地作物在殷商人理解中都是長在樹上的。玉米,高粱,黍都有著象樹一樣秸稈。按照象形造字規律它們就是應該從木,所以禾採用從木的造字是符合物理的。至于甲骨文“芻”字我認為是破譯不夠準確所致。這個甲骨文字應該破譯為漢字“揫(即揪)”。其本義為用手將細小的東西收斂起來。它的甲骨文本義應該是“用手將小草清除乾淨”。即“用手除草”之意。民間從樹上採摘樹葉也叫做揪,所以該甲骨文字“揪”在甲骨文造字中既可以從艸也可以從木。

現在讓我們回到上面的圖一圖二:

甲骨文辳,從辰從艸,或者從辰從林。該字的發音因為林辰切,讀若léng或者lén。應該是一個方言發音。辳的本義:挖鑿土質的窯洞。動詞。引申義:農耕。動詞。參見《破譯甲骨文425:辳》。既然是土質的窯洞,那麼它的上部可以長草也可以長樹的。所以甲骨文辳從林是其正解。

甲骨文春,從屯從草,或者從屯從木。本義是春天草木發芽。但是春天的到來我們一般是從嫩草發芽感知到的,所以本字從屯從草是正解。從音訓看,春字正是艸屯切,應該讀若chūn或者cūn。該字殷商方言讀若qǖn

甲骨文萑,從隹從艸,或者從隹從木。本義是鳥鑽進了深草從中或者大樹的密蔭中,所以卜辭中常常用作“偵查”的引申義。至于漢字萑引申出蘆葦一類的深草也是由甲骨文本義演化而來。該字音訓存疑,按照甲骨文注音方法,萑的擬音是讀若cēi或者lēi。待考。

至于爲什麽有的甲骨文字從艸,同一個字有時卻從木從林的問題,必須考慮到甲骨文字的造字場景問題。甲骨文是一字一形一義的,它忠實地遵守造字時的對象。例如從艸辳字表示該卜辭中所記錄的窯洞頂上長著艸,而從林則是長著樹。這個甲骨文辳字如果造字中出現上下都長草,或者上下都從林的情況也是可以的。同樣,從艸的萑說明鳥在草叢中,從林的萑表示的是鳥在樹林中。它们之所以采用了从木或者从艸的意符造字是因為遵循造字場景的需要,而不是隨便可以混用的。

回到趙先生作為佐證的甲骨文字“芻”(我破譯為漢字揪)和“禾”:

從木的芻本義為用手採摘樹葉,例如打豬草之類。從艸的芻本義是用手除草。這個甲骨文字的音訓是從艸從手,讀若coǔ或者qiǔ。和我破譯的揪字吻合。

“禾”雖然用木來作為北方作物的秸稈的象形,但是甲骨文的禾從來只用木不用“艸”作為造字的意符。

  以上是我對趙先生觀點的商榷意見,就教于趙誠先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