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甲骨文反切注音與殷商方言2

(2012-09-15 18:10:14)
标签:

音训

分类: 远古史·甲骨文本训

                    甲骨文反切注音與殷商方言2 甲骨文 豕 犬 狼 彘

圖中甲骨文字豕,犬,狼是象形字,彘是會意字。這樣四種動物的殷商發音是怎樣的呢?先看前三個字:豕,犬,狼。這三個甲骨文字一般很難分辨,其區別僅僅在于其中的一筆的不同:豕的脊樑和尾巴構成一條直線,因為飼養豬的時候從小就要截短它的尾巴;犬的尾巴是向上翹起的,因為馴化的犬會搖尾乞憐;狼的尾巴下垂且長,所謂夾著尾巴是也,所以狼俗稱大尾巴狼。

值得注意的不是它們尾巴的這些區別性的特徵,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特徵在甲骨文造字中被用來區別這樣三種動物名稱的發音。

甲骨文豕,從丨從∨,所以文反切為折豎切,讀作:zhū或者jǖ。這是方言發音。

甲骨文犬,從乚。《說文》:“亅。鉤逆者謂之亅。……讀若橜。鉤識也。”該字可以讀若橜,也可以按照俗語讀若鉤。所以甲骨文“犬”的音訓為gǒu

甲骨文狼,從ㄟ。殷商口語為nà là,兩者古音不分。主要元音相同可以疊韻通轉,則音訓可以為láng

最後我們來看甲骨文彘的發音,我感到費解的是,既然要為一隻野豬取名造字,為何要加上一隻箭矢呢?該字彘主要意符是豕,從豕從矢,兩個幾近相同的發音實在是沒有反切注音的必要。認真思考之後,我發現殷商人的造字才能真的非我輩智商所能及之的。

該字為從豬(豕)從矢,豬矢切,音訓為:zhì。會意字,使用意符反切注音。造字的兩個意符也恰好各盡其用。野豬和家豬的卻別在于野豬有獠牙。但是,殷商當時的家豬很多是春天從野外捉來的野豬的豬仔,除了尾巴短一點以外,殷商時期的野豬和家豬並沒有多大的區別。由于甲骨文造字有其嚴謹的筆劃要求,豕的尾巴筆劃太長就會變成了狼的本字。所以造字者採用了豬矢切的造字方法,一隻箭射中了豬的腹部。射中的這個部位是很有講究的。野豬和狼一樣,俗稱“銅頭鐵尾豆腐腰”,所以狩獵時射殺野豬是用箭射中其腹部。

甲骨文造字既要滿足本字字形上要形象地表現本義的所指,又要滿足造字之前就已經形成數千年的口語發音,可謂難上加難。僅以甲骨文“彘”為例,在造字之前已經知道本義為野豬的動物,發音為zhì,大家都叫牠zhì。現在創造一個簡筆畫,使大家一看就知道是野豬這種動物,這一點並不難。難的是這些筆劃還要能夠反切出zhì這個聲音。

文字是爲了記錄當時已經流行于世的口語而創造的,所以如果表意和表音不能兼得必取其一時,那保留下來的一定是發音而不是表意。因為只要我們記錄下完整的口語,依靠聽覺就完全可以從語流中聽懂對方要表達的意思。甲骨文造字之前,夏人有夏的方言;商人有商的方言。所以在甲骨文造字時,殷商人的主要任務是用文字符號完整地記錄下殷商口語要表達的發音。當然,最好還能夠記錄下口語說話的意義。所以殷商甲骨文所依靠的聲音素材只能是殷商的方言口語。因為當時所有的殷商人,即使是商王,也是說殷商的方言口語的。所以在這篇考證臨近結束的時候,我不得不提出一個疑問:甲骨文彘的造字中用了一個意符“矢”,這個“矢”字在殷商口語中發音為“s hǐ”嗎?也許它的音訓是:j iàn

當然,不管這個意符“矢”發音為“s hǐ”還是發音為:“j iàn”,它作為反切的下字,對甲骨文彘的注音沒有太大的影響。但是換一個甲骨文字換一個意符也許在音訓上就會產生新的訓詁學問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