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破譯甲骨文430:哈欠和噴嚏

(2012-05-31 16:01:05)
标签:

甲骨文

本义

文化

分类: 远古史·甲骨文本训

哈欠和噴嚏是人體兩種正常的生理現象,甲骨文中也有“欠”和“嚏”的造字。

破譯甲骨文430:哈欠和噴嚏 圖一 甲骨文 欠是一個獨體象形字,造字是一個老人(卩)正在打哈欠。老年由于精力不濟,常打哈欠。該造字正是抓住了這個年齡特點。欠上為口字,但是這個“口”平伸或略向上方,上嘴唇下欠。可謂是非常傳神的一個造字。

《說文》:“欠。張口氣悟也。象氣。從儿。上出之形。”段注曰:“鄭注《周易》:‘…人倦懈,所謂張口氣悟也。謂之欠。亦謂之嚏。’…今俗曰哈欠。又欠者,氣不足也。故引申為欠、少字。”鄭玄將哈欠和噴嚏混為一談是一個常識錯誤,段玉裁的註釋應該是很準確的。卜辭有實意的有兩條,其中“欠”字似乎是用作人名。

卜辭:“欠來不其來”(丙30

卜辭:“呼子欠來”(乙4835

破譯甲骨文430:哈欠和噴嚏 圖二 甲骨文 (嚏之初文)

圖二的甲骨文字有兩種主要的破譯:一是古涎字,寫作從氵從欠。二是次字。如趙誠破譯:“均象口液外溢之形。”徐中舒認為:“象人口液外流形。……引申為氾濫之意。後世別作羡。《漢書·溝洫志》:‘然河災之羡溢’。”并引《說文》涎字定義為佐證。《說文》:“涎(作從氵從欠)。慕欲口液也。從欠從水。”兩種意見從破譯原理上看,都認為該字的主體是“欠”,散點意符為口水、唾沫等。

但是這兩種破譯既沒有顧及漢字“涎”的生理特點,也沒有顧及甲骨文本字的造字特點。圖二中這個甲骨文字嘴巴可以向上也可以向下,常識告訴我們,嘴巴向上時是不會流口水(涎)的。圖二中的這個字的散點意符是兩點、三點或者四點,這個意符的甲骨文意思代表的是點狀的血滴、雨點等散點物質,口水在甲骨文造字中應該用“乙”(小水)符號造字。這是甲骨文造字的慣例。參見《破譯93:水的三種表示方法》此外,圖二甲2907造字以手掩嘴是爲了防止口中的噴沫四散。這表明這個人正在打噴嚏而不是流口水。基于以上三點,圖二的甲骨文本字不能破譯為“涎”。

我認為圖二的甲骨文字應該破譯為:疐。“疐”是後期漢字“嚏”的本字。

《說文》:“疐。礙不行也。從叀引而止之也。”意思是因為有阻礙而氣流不能暢通,水流不能順暢。不通則“溢羨”,不通則氾濫,不通則噴嚏使之通也。

卜辭:“洹不疐”(存2·153)這是說殷墟北邊的洹水沒有阻滯。

卜辭:“乙卯卜。貞:今囗泉來水疐”(存2·154)這是指某泉水出水量大而阻滯。

卜辭:“叀七牛疐用。王受又(祐)”(摭續88)這是有七頭牛備用。

《說文》:“嚏。悟解氣也。從口疐聲。”“悟解氣”就是因為氣流噴出而解除了阻滯。就是打噴嚏的意思。“嚏”字本身也是一個象聲詞,象人打噴嚏時發出的聲音“啊……嚏!”。因為是打噴嚏所以圖二中甲2907造字用手捂住了嘴巴,防止噴沫外濺。

【甲骨文字本義小結】

欠的本義:人打哈欠。因為打哈欠是人的精氣神不足,引申出“欠、少”的意思。

疐的本義:(水流或氣流)阻滯不暢。是噴嚏之“嚏”的初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