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破譯甲骨文428:公 曾 分

(2012-05-23 17:30:08)
标签:

甲骨文

本义

文化

分类: 远古史·甲骨文本训

   在殷商時期的中原大地包括山西陝西一帶方言中,公、曾、分為同韻母字。均押eng韻。從造字上看三個字都從八,有統一的造字基礎。但是“八部首”甲骨文字實際上是混淆了幾種不同的造字來源。分辨這些來源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本文探討其中的一組同源字,即公、曾、分。這三個甲骨文字實際上是從公省。其中的“曾”和“分”省略了下部的“口”字。

 破譯甲骨文428:公 <wbr>曾 <wbr>分 甲骨文

    卜辭中“公”多借指商的先公。卜辭中還有“公宮”,相當我們今天所說的“大禮堂”。

    破譯甲骨文428:公 <wbr>曾 <wbr>分 甲骨文     如果我將“公”和“曾”加上一個共同的部首“瓦”,就變成了瓮和甑。這是兩種陶製的容器。

《說文》:“甑。甗也。從瓦曾聲。”

《說文》:“瓮。罌也。從瓦公聲。”

所以徐中舒將公、曾兩字破譯為甕和甑的初文是非常有道理的。我贊同徐中舒的觀點。但是我們還必須搞清楚公字的遠古發音是wèng,甑的發音是曾甕切,為zèng。同理可以推斷甲骨文“分”的發音為fēng。其共同的韻母從公切。今天在晉、陜方言仍然如此。

卜辭:“…庚子…臿曾伐…”(前6·54·1)其中的曾字有可能是指甑。

破譯甲骨文428:公 <wbr>曾 <wbr>分 甲骨文 分在卜辭中多用作引申義:分開

卜辭:“貞:牝分”(續6·25·9

卜辭:“羖分”(前5·45·7

兩例中“分”的意思是每年夏曆四月將母畜和小畜分開以強行斷奶,使小畜獲得獨立生活的能力。參見《夏小正》和《禮記·月令》

從造字上看,三者都是一個容器:公的生活原型是甕;曾的生活原型是甑;分的生活原型是牲畜的胴體。

從本義上看,三者的原型具有共同的形式上的格式塔:上開口,中空,下為封閉容器。甕上部是小口或直口,中空,下為圓底;甑上部為直口有沿,中空,下部為圓底。段注按:“厚半寸。唇寸。七穿。按甑所以炊蒸米為飯者。其底七穿。故必以篦蔽其底。而加米于上。”;分的本義是宰殺牲畜取下頭部后,再用刀剖開牲畜胴體。牲畜的胴體都是上部為頸口,空腔,下部封閉。

甲骨文的甑字和分字分別省略了下部的“口”。在戰國古文中甑字下部的“口”還有少數保留的情況。

【甲骨文字本義小結】

公的本義:甕的初文。指遠古時的陶甕。

曾的本義:甑的初文。指遠古時的陶甑,后有木甑。

分的本義:宰牲時,用刀剖開牲畜的胴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