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譯甲骨文字至四百二十一:土(社)
标签:
甲骨文土(社)本义文化 |
分类: 远古史·甲骨文本训 |
社首先代表的是土地神。《說文》:“社。地主也。從示土。春秋傳曰:‘共工之子句龍為社神’。段玉裁注:“社者土地之生。土地廣博不可偏敬。封五土以為社。……社者神地之道。為社神。”五土就是五色土,代表普天之下的土壤以示不偏不倚(參見下文《初學記》)。
社還是統治者和民衆祭祀土地的地方:社稷壇。《禮記》:“天子建國,左廟右社”。其中廟的作用是祭祀天神,社的作用是祭祀地神。因為遠古人類相信死去的祖先的靈魂都在天上,所以祭祀祖先也是在廟裡進行的。其實社不僅僅是天子才建,普通百姓都要建社。和家廟不一樣的是家廟是以宗族為單位一家一廟,而社卻不是一家一社。《周禮》:‘二十五家為社。各樹其土所宜木’。”據段玉裁考證,西周二十五家為里社;二千五百家為州社。天子為大社。見于文獻有:
《初學記》引《漢舊事》曰:“天子大社,以五色土爲壇,封諸侯者取以方面土,以白茅授之,各以其施,以立社于其國,故謂之授茅土。”
《史記•三王世家》載《春秋大傳》曰:“天子之國有大社,將封者,各以物色,裹以白茅,封以爲舍。”
《禮記·祭法》:“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注:“大夫以下謂下至庶人也。大夫不得特立社。”
可見社有壇,所謂社稷壇是也。社稷壇以土為之,上面栽有樹木。樹種是各國因地制宜。所以許慎說“各樹其土所宜木”。
甲骨文土下一橫為地。土上之小丘是社。殷商時土、社為同一個字。今天從示從土的漢字社最早出現于戰國《中山王鼎》銘文中。社,從示從土,發音為示二切,有兒化尾綴。這個新字的發音北方方言的痕跡很重。到了春秋時期“社”字出現了古文字體,對我們理解社的含義非常有啓發,如圖二:
【甲骨文字本義小結】
土的本義:遠古人重神。后土,即土地神。引申為祭祀土地神的社稷壇。引申為一般的土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