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附】甲骨文“往”和“迋”

(2012-04-16 14:10:36)
标签:

甲骨文

本義

反義

文化

分类: 远古史·甲骨文本训

本文是《破譯82:往》一文的附文。 

                  【附】甲骨文“往”和“迋” 圖一 甲骨文 往 【附】甲骨文“往”和“迋” 圖二金文 往            

    甲骨文往是一個獨體字,為上之下王的合體。本義是商王離開此地前往某地。金文的往字加上了“彳”,后在使用中右上部的“止”簡化會意為“丶”。但是我們發現在甲骨文中還有一個“往”字的反義詞:

                       【附】甲骨文“往”和“迋” 圖三  左二為未識字23     

    圖三的左二的那個甲骨文字取自三期卜辭的甲1902.它的左半從王,右半從止。這個“止”是有方向性的,和甲骨文“往”中的意符“止”的方向相反。所以我依據“往”字的造字認定它是“往”的反義詞“迋”。

《說文》:“迋。往也。從辵王聲。”段注:“于放切”讀作“往”的去聲。這是漢字常見的內部屈折法造字,用某字的聲調變化以表示它的反義詞。例如漢字“售”,就有出售和購買兩重意思。所以按照該字甲骨文本字的定義,應該是“迋。歸來也。”此前甲骨文系統中尚未發現“迋”字或者疑似“迋”字。但是該系統中應該有這樣一個字,按照“往”的本義推理這個字的本義應該是:商王從外地回到某地。

甲骨文迋的造字缺點是無法證明這個“止”就是左側那個商王的腳,因為它是和行為主體的王是分體的。但是由于止字的方向性的限制,這個字中的意符“止”在造字中很難處理。這個“迋”按照甲骨文造字的規律還可以有另外兩種造字,即圖三中的右一和右二。但是右二有對商王不敬之嫌疑,右一則不美觀且多了下面的一筆(這一筆表示到達某地)。所以造字者用了第三種方法表示“王者歸來”的本義。該迋字後演化為逛。後來在《春秋》中被同音假借為誑。可見初文迋的本義應該是在外地轉了一圈以後回到某地的意思。否則如何能夠引申出“逛”的引申義來呢?

卜辭:“…歲乃往大丁礿伐,王受祐”(甲1902)這是說臨近過年的時候,商王到大丁處祭祀,祈求先祖在將開始(或新的一年)的征伐中佑護商王。辭條為孤證。但是這兩個甲骨文字都是與商王的“王”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卜辭:“戊辰卜,贞:王往于田,三月”(后上32·9)

卜辭:“辛亥卜……王往伐工方”(后上16·12

卜辭:“……[]往于上甲隹父乙……”(存下187

以上四條卜辞说明:王,即商王才是往和迋的行为主体。

【甲骨文字本義小結】

迋的本義:商王從外地回到某地。動詞。引申義:逛。同音假借為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