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破譯甲骨文字之四百十一:最後的殘月——[月彔]

(2012-04-09 13:10:40)
标签:

甲骨文

[月彔]

本字

本义

文化

分类: 远古史·甲骨文本训
    截止到本篇为止,甲骨文的月部首系列字已经完全破译,这个系列在此前的学术界从来没有做到系统破译。这个系列的文章如下:
    《月部首字破解之疑难》本篇为破译月部首系列字的指导思想。
    《破译406:革 皮》
    《破译407:霸》
    《附:望祭和滿月》
    《破译408:月亮的方向性》
    《破譯367:朢 朢》
    《破译409:晦》
    《破译410:朔》
    【附】霸、魄、朏之区别
    《破译411:最后的残月》
    《破译412:月部首未识字——月食》
     此举学术的突破意义重大,为了保密起见,仅发了其中的三篇以飧读者。请见谅,抱歉。

天文學指出在一般情况下,農曆每個月三十和下個月初一,夜空里是看不見月亮的。但是由于一個朔望月有29.53天,所以在特殊情況下三十和初一的夜空也看見過C形的娥眉残月。在漢字系統中就有這樣兩個漢字,它最初收錄在《說文》里:

《說文》:“朓。晦而月見西方謂之朓。”朓,發音條,土了切。

《說文》:“朒。朔而月見東方謂之縮朒。”朒,發音綠,女六切。段注:“朓、朒皆言月之變也。”就是說朓和朒都是月亮難得一見的異象。有關朓朒二字的定義還見于《尚書·五行》。

按照中國的傳統習慣,殘月是指每月廿七或廿八黎明前本月夜空中最後一次看見的月亮。它象一個英文字母C。從《說文》到今天的漢字工具書中卻找不到一個本義是“殘月”的漢字。但是智慧的殷商人卻創造了一個甲骨文字代表殘月。破譯甲骨文字之四百十一:最後的殘月——[月彔]  甲骨文 [月彔]  52   這也是一個未識字。這個甲骨文字如果要破譯為今天的漢字按照造字機理應該是從月從彔,在漢字庫里尚無這個漢字,但是依據甲骨文造字機理就應該這樣造字。

[月彔]是一個會意字,從右口月,從彔。發音應該是綠,女六切。

爲什麽這樣破譯其本字呢?我們結合上文許慎的朒字定義:“朔而月見東方謂之縮朒。”這裡的“縮朒”是當時的口語,意思同“朔朒”,也就是朔[月彔]之意。兩者屬于同音字假借,意思是朔日下半夜殘月見于東方的夜空。那麼去掉這個限定時間的朔(縮)字,剩下的就是[月彔],是下半夜殘月見于天空的意思。這是甲骨文[月彔]的本義。如果娥眉狀的殘月見于月末就是[月彔],見于初一下半夜就是朔朒(縮朒)。所以這兩個甲骨文字當時的發音是相同的。都是女六切。

就該字的本字看,它左側從月,這是一個右口月,說明該字的本義與殘月有關。它的右側從彔,說明它與打水有關。在《破譯389》中,我考證了這個“彔”的本義:遠古汲水用的雙腹耳下口尖底陶瓶。引申義:轆轤。引申義:打水。但是殘月和打水這連個意符的會意是什麽呢?

殘月就是每月月末黎明前出現在東方天邊的C形的娥眉月。打水就要了解一點民間的習慣了。我國農村有清晨挑滿水缸的習慣,因為清晨的井水經過一夜的沉澱最乾淨,而清晨的河水也是一夜沒有污染的淨水。朱柏廬《治家格言》中也有“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的要求。所以這個“彔”的意符代表的是打水,表示的時間卻是黎明時分。如果你在農村的村子里生活過,你就會知道早晨村子里走動的很多人都是在挑水。

所以這個甲骨文字的本字就是:黎明時看見的殘月的意思。而黎明前能夠看見殘月的最後一次的時間是農曆廿九的黎明之前。所以甲骨文[月彔]的本義是最後的殘月。

【甲骨文字本義小結】

[月彔]的本義:月末最後一次看見的黎明前的殘月,時間約在廿八或廿九的黎明之前,位置是東方的天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