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譯甲骨文字之四百八:月亮的方向性

标签:
甲骨文月方向性造字规则文化 |
分类: 远古史·甲骨文本训 |
在《破譯373》中,我陳述了爲什麽我很久不敢破譯甲骨文月部首字的原因:一是月亮是每天變化的,沒有一個標誌性的意符;二是月亮每天升起和降落的時間依次推遲48分鐘,這就產生了形狀和時間兩個變量;三是用甲骨文的象形和會意方法怎樣才能表示出一個農曆月中月亮的朔望圓缺的變化和變化的起降時間。
作為對天象極其敏感的遠古人不會不注意到每天月亮在時間和形狀上的變化,殷商人更是如此。但是在創造甲骨文月部首字的過程中,殷商人表現出了極大的科學智慧。
例如,甲骨文中有一個學界爭議頗多的字:
例如,甲骨文中還有一個至今未識的字:
那麼是不是卜辭里所有的“月”字都必須分清左口月還是右口月呢?當然不是。作為每個月的名稱一月到十三月都可以同時用這兩種“月”字表示,因為它不需要分清左右,卜辭里也確實是這樣使用的。但是在有些卜辭里情況就不一樣了,要結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例如:合8884
這一片卜辭中“二月四日”意指二月初四,正是新月初生的日子,所以卜辭里的“月”用的是左口月,本義不言自明是將時間限定在了上半月內。又:
1.
2.
3.
4.
5.
6.
這片甲骨實際上是占卜某婦是何時分娩。1、3兩條是問是否是五月上半月分娩;2是問是否是五月下半月分娩;左側4、5、6三條試問是否六月上半月分娩。下部還有兩條無關內容被刪除。就是說上述六條卜辭構成一個完整的占卜,因為下部有空白刻上了其它的內容。也就是說這位某婦分娩預產期是在五月到六月上半月之間的時間跨度內。這裡沒有關于六月下半月的占卜,也就意味著某婦的正常的預產期是五月下半月。同樣見于卜辭的有兩條關于月食的記載:
卜辭:“之夕月有食”
卜辭:“…月有食囗…八月”(甲1289 前一月字為左口月)
這一定是記錄的是兩次不同的月食現象,前一次發生在下半月,第二次發生在上半月。
就這樣,利用左口月和右口月的造字規則,我已經破譯了涉及月部首的全部的甲骨文字,它們全部都是關于月亮在農曆一個月中的變化情況。據此我們可以知道夏商都是太陽歷記時,但是在甲骨文系統中我們發現,殷商時代已經完成了對月亮在一個圓缺週期里的觀察并造出了一個系列的甲骨文字以記錄月亮的變化。這在甲骨文字研究史上應該是一個有學術意義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