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破譯甲骨文字之四百四:未識字18——耙

(2012-03-28 16:32:21)
标签:

甲骨文

本义

未识字

文化

分类: 远古史·甲骨文本训

耙是一種農具。人工使用的農具叫做釘耙,就是《西遊記》中豬八戒使用的那種釘耙,木柄四齒,主要作用是挖田並將大的土塊打碎。牛耕用的就叫做耙,長方形的木框上面鑲嵌了兩排鐵齒,人赤腳站在上面用牛拉著向前走。所到之處土塊被鐵齒劃碎。

甲骨文中的“耙”字如圖:破譯甲骨文字之四百四:未識字18——耙 一期 甲骨文 破譯甲骨文字之四百四:未識字18——耙 三期甲骨文 耙(改進型)

這兩個甲骨文字都屬于甲骨文未識字,就是目前尚未破譯的甲骨文字。兩字的共同點是都有散點表示水田,都有三齒狀的耙齒;不同點是左圖從手,是動詞,右圖無手,是名詞。左圖的單排齒的釘耙是一期甲骨文;右圖的雙排耙是三期甲骨文。所以右圖甲骨文是左圖的改進型。三期甲骨文的這一改進說明殷商的廩辛(26代商王)和康丁(27代商王)時期可能已經開始使用牛耕了。但是要證實這一點還需要其它考古證明。

注意三期甲骨文“耙”採用的是散點透視的造字方法,它可以看見所有的六根齒。這個造字法在甲骨文造字中是一種獨特的方法,同樣的造字見于甲骨文“鼎”,可以同時看見四條腿。

仔細觀察這個“耙”的造字,其實它就是殷商時期的武器“我”旋轉了90度的情況。破譯甲骨文字之四百四:未識字18——耙

這證明了我的一個觀點——殷商時期的武器、工具和農具是三位一體的。這個釘耙也不例外,打仗時它是武器,農耕中它是農具,建築時可以用來拓制土坯等等。

“耙”這個漢字《說文》未收錄。但是《說文》收錄了另兩個同義漢字:杷和[耒圭]

《說文》:“[耒圭]卌叉可以劃麥,河內用之。段注:“齊魯間謂四齒杷為欋。然。”卌,四十也。

《說文》:“杷。收麥器。”所謂收麥器不是從田裡收割小麥的意思。熟悉農業生產的人都知道這是一種木製的耙,上面有很多的木齒。打場時用它來將收穫的麥粒打散和攤平用的。上面的兩個漢字是從方言和發音兩個角度詮釋了甲骨文“耙”:齊魯、河內發音為[耒圭]或者欋,其它地區寫作“耙”,例如我下放的皖南農村就叫做釘耙。但是嚴格地說鐵質的釘耙和木製的耙是外形類似功能不同的兩種農具。但是從造字原理看,它們卻都是源于殷商的一種戰爭武器:我。在商周以後的農業生產中,根據不同的使用途徑它們逐漸分化成為不同的農具,這裡我們也依稀看見中國的農具進化的脈絡。

卜辭:“…貞:我叀耙…”(後下27·4

耙這種農具不管是木耙還是釘耙今天在我國的農業生產中都還在使用著。不僅如此,在我國農業發展的歷史進程中,農民以其聰明才智還在不斷地改進、創新著這種農具。例如現在牛耕中平整水田的耖就是鐵質釘耙的拓展,這是一種單排的十幾個鐵齒的農具。還有,現在山區使用的用來收集山林里落葉的農具就是一種竹製的有數個彎齒的竹耙。竹耙的彎齒象人的手指一樣靈活有彈性,可以將高低不平的地面上松樹落下的松針或者其它的落葉收集成一堆。

這個甲骨文字的破譯啟示我們:甲骨文源于生活。甲骨文研究者必須深入火熱的農村生活中去。說不定哪一天,隨著農村改革的發展,這些木耙、釘耙、竹耙、耙和耖都會被機械化所取而代之,那時候我們怎樣去向今後的人們解釋甲骨文字呢?只好說,據前人猜測這個甲骨文字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