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破譯甲骨文字之三百八十一:庶 宕

(2012-02-02 20:40:00)
标签:

甲骨文

本义

文化

分类: 远古史·甲骨文本训

(注意本文中“厂”字應該是簡體字,不是繁體)

破譯甲骨文字之三百八十一:庶 <wbr>宕甲骨文   破譯甲骨文字之三百八十一:庶 <wbr>宕甲骨文 

看了上面兩張圖我們立即就可以明白:爲什麽要將這樣兩個字放在同一篇文章里討論。這說明什麽呢?這說明上面的兩個甲骨文字的本義是有內在聯繫的,而就它倆的漢字看,幾乎沒有什麽聯繫。

就上面兩張圖須作一些說明:1)左圖右列的兩個字是甲骨文“庶”的本字。2)左下角一例不是“庶”,是被錯誤收入的甲骨文“宕”。3)其餘五例是甲骨文“庶”的省略形式,省去了其中的意符“人人人”。4)右圖的兩個字本義是有區別的:左例是依山崖建房,右例是依山洞建房。5)所有的字中都有一個類似木匠用曲尺一樣的意符,這個意符在《破譯269》中我已經它是“”本義為山崖。

先看左圖的右列的兩字。從厂從火從三人(眾也)。與甲骨文“眾”比較我們可以知道這些人是從事生產勞動的社會底層的百姓。他們只能住在山崖下,這應該是一種櫛風沐雨的生活居住環境,異常惡劣。所以火是不可少的,而且是不可中斷的。

對于這個字于省吾有一個解釋:“謂會以火燒石而煮之意,為煮之本字。陶器出現之前,古人或以火燒熱石頭以烙烤食物,或以熱石投于盛水之器中而煮熟食物。甲骨文庶字正像燒石之形。”轉引自《甲骨文字典》這個破譯在認識上值得商榷。甲骨文產生于殷商時期,即使這些文字出現在更早的夏代,它們也應該是根據當時的生活為原型造字的。燒煮食物應該是用陶鼎、鬲、簋等下面生火以燒熟食物。所以他們不會依據于省吾所說的原始加熱方式去造字。

所以甲骨文“庶”的本義應該是“庶民”之意。是“居住在山崖下的那些人”的意思。該甲骨文字告訴我們,庶民是社會最底層的勞動人民。這個用法一直延續了很久。《左傳·昭32》“三后之姓,於今為庶”和“王子犯法庶民同罪”便是兩個極通俗的證明。庶者,數也。音訓表明其人數眾多。《說文》“庶,屋下眾也。”許慎的《說文》中有很多的本義並非原始本義,但是這個“庶”應該是甲骨文本義的沿革。巧合的是“庶”的發音正是“石屋”兩字的合音。

當甲骨文“庶”省略了“三人”之後,其本義不變。

卜辭:“今辛不至庶”(乙5321

卜辭:“…乎行取龏友于司庶以…”(前4·30·1

殷商甲骨文系統中的民居分成三個級別:即庶、厂、石、宕代表的最底層人民的民居。由余、俞、今、會、倉為代表的草頂木支架的半地穴式民居。和以部首宀代表的一類貴族和王宮建築物。(參加我的相關破譯文章)

右圖破譯為甲骨文“宕”是很貼切的,上從宀下從厂(或從石)。其中的部首“宀”代表人工版築建造的房屋,我國東北俗稱“乾打壘”。中間的意符“厂”代表的是天然的山崖。如果從“石”則代表是山洞。這一造字怎樣理解呢?看一看今天山西陝西等地的窯洞就可以解釋。有一種窯洞是在挖好的窯外面加蓋幾間住房,外人只有進入住房內部才能看見裏面挖鑿的窯洞。這實際上就是甲骨文“宕”的本義,即:在山崖或山洞口加蓋房屋的複合式窯洞。《說文》:“宕。過也。一曰洞屋。從宀,碭省聲。汝南項有宕鄉。”許慎這裡的“洞屋”應該就是洞口加蓋平房的複合式窯洞。這和我的破譯不謀而合,我認為這不是巧合。

卜辭:“…田于宕。其用茲卜”(後下15·3

卜辭:“叀宕。犬先從。亡災”(寧1·396)這句卜辭的意思是遇到洞屋時,讓狗走在前面,便可無災。

卜辭:“…保于母辛。家宕。飲…”(前1·30·7)這裡的“宕”應該是在山洞口搭建的棚屋。“于母親”是一種祭祀方式。

【甲骨文字本義小結】

庶的本義:居住在山崖下的那些殷商人民。名詞。引申義:眾多。引申義:嫡、庶之庶。

宕的本義:洞屋。即在山崖和山洞口人工加蓋房屋的殷商民居。名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