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譯甲骨文字之三百七十八:侚(群)

标签:
甲骨文侚本義人群文化 |
分类: 远古史·甲骨文本训 |
侚的本義是人群,群的本義是羊群。“侚”字在甲骨文裡就有,是會意字;“群”字則是一個後起的形聲字,從羊從君,君亦聲(在造字中也僅僅是一個純粹的音符而非意符)。甲骨文中不會有“群”這樣的造字,因為它公然把“君”和“羊”用在一起造字。所以在表示“群體”這個意思時,甲骨文“侚”和漢字“群”有意義上的內在聯繫。
其實《說文》《爾雅》這些最早的字典里,有很多字的本義已經無從考證,例如:
《說文》:“君。尊也。”段注:“此羊祥也。門聞也。髪拔也之例。”音義兼訓,義訓無考。
《爾雅》:“宣、侚,徧也。”
這些義訓已經偏離了本字的原始本義了。甲骨文“君”,從尹從口,顯然其本義不僅僅是尊,“口”有宣示、命令和訓示的成份。“宣、侚”其本義也不僅局限于“徧”。“宣”的本義有普及到大眾的含義。侚呢?
《說文》:“侚。疾也。”其中“疾”是傷病還是快?
《殷墟甲骨學》:“楊樹達釋:‘即今本《紀年》沃丁名絢之絢’。李孝定釋:‘爭[或玦]……侚……死[或因]’(後下21·1)字正從人從旬與篆文同,辭殘其意不詳。”
這三種觀點都沒有和甲骨文“侚”的本字發生直接的聯繫,学者们的观点都是语焉不详的解释,没有給出一个令人能够理解和能够接受的結論。這就是甲骨文本字“侚”要用從人從旬表達出什麽本義?
上文我考證了甲骨文“旬”的本義是:“時間長河中的連續的十天,即一旬”。甲骨文旬是用一豎來截斷一根螺旋線。螺旋線是甲骨文的常用意符,其本義是水中的漩渦和動詞旋轉之意。前者見甲骨文字“洹”的考證;後者見甲骨文字“宣、宣室”的考證。在甲骨文“旬”的造字中螺旋線表示向外擴散所謂時間。其實我們認真思考一下就會發現:旬、宣、群、侚這幾個字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均質性。所謂均質性是借用的物理名詞,又叫做各向同性,意思是它包涵的對象是相同的,均勻的。例如:《詩經·小雅》“誰謂爾無羊,三百維群。”(同样,十人也可以为“群”。)《史記·五帝本紀》“黃帝幼而侚齊”這句話同樣見于《素問》:“黃帝幼而侚齊,長而敦敏。”意思是黃帝從小的時候各方面的素質都很均衡。《說文》段注:“《大戴禮記》作‘叡齊’亦作‘彗齊’。”
但是我爲什麽認定這個甲骨文“侚”的本義是“群”呢?請看上圖,侚,從人從旬。旬的本義是“時間長河中的連續的十天”意即數目十個單位。十個單位的人就是一群人。甲骨文沒有“群”字,所以可以基本認定這個“侚”所含的均質為人。所以“侚”的本義是一群人的意思意思。至于漢字’群’最早出現在春秋時代的《子璋鐘》銘文,上從尹中從口下從羊。這應該是君子放牧羊群的會意,戰國以後這個“群”字就多見于簡書和印璽了。但是顯然由“侚”到“群”,一群人變成了一群羊,已經不把百姓當人看了。
【甲骨文字本義小結】
侚的本義:一群人的統稱。后通漢字“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