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破譯甲骨文字之三百六十九:再考弗 茀(梳)

(2011-12-30 17:13:39)
标签:

甲骨文

本义

文化

分类: 远古史·甲骨文本训

在《破譯75》、《破譯154》和《破譯160》三文中,我已經詳細考證了甲骨文弗、茀和刜這三個同音字的本義:

己的本义:是杞柳,名词。己是杞的本字。象形字。

弗的本义是编织,引申为纺织。动词。弗是拂的本字。會意字。

茀的本义:疾风穿越树林。动词。會意字。

笰的本义:疾风穿越竹林。动词。引申义:竹箭。會意字。

刜的本义:割断。动词。引申义:砍。动词。會意字,意象為織布完成割斷緯線下機。

隨著對甲骨文破譯的深入,新的問題出現了。有網友提出這樣一個問題:

“‘茀’字的含義好像不能解釋《周易》中“婦喪其茀”——婦女擁有的東西——可能是編織的飾物比如草帽什麽的吧?”

確實,按照我的甲骨文茀本義“疾风穿越树林。动词。會意字。”確實無法解釋《周易·既濟》的“六二。婦喪其茀。勿逐。七日得。”我查閱了《十三經注疏》的原文確實如此。一件婦女常用的東西絕不會是風。這個字虞翻(三國時期學者)說它通假漢字“髴”,故解釋為“婦人的首飾”。虞翻的這個解釋已經成為今天易學家們視為經典的定義,因為訓詁學考證拿不出更有利的考據了。而正是這個問題啓發我深入研究了甲骨文“茀”。爲什麽它可以用來表示一件商周時代婦女常用的東西?這是一件什麽東西以致丟失以後必須找回來呢?

“茀”在甲骨文系統中是一個孤證,是貞人的名字:

卜辭:“…卜。茀。貞:…禍”(粹1581

從卜辭是沒有可能破譯了。于是我們從茀的本字“弗”開始。甲骨文“弗”的本義是織布或者紡織。其中的兩豎是布的經線,彎曲的“己”代表緯線。所以凡是甲骨文中出現的和“弗”有關的字都和經緯相關。除了“弗”以外,我們看茀破譯甲骨文字之三百六十九:再考弗 <wbr>茀(梳)  兩棵樹是經線,穿林的風是緯線。甲骨文刜,破譯甲骨文字之三百六十九:再考弗 <wbr>茀(梳)(右字)意符“刀”正在割斷緯線的末端。這說明了甲骨文“刜”的本義是織布完成后,人們用刀割斷緯線下機。這裡的“弗”代表成品的布。小篆“笰”,竹子代表經線,風代表緯線。聯繫到《周易》中所說“茀”是一件婦女用品,我們立刻就可以想到這大概不是一件首飾,而是商周婦女每天都要使用的一件日常的用品——梳子。茀正是婦女梳頭的意象——梳子是經線,頭髮是緯線。由“茀”的發音我們可以聯想到在江淮方言區的方言中,“梳頭”的發音正是“茀頭”。即使在現代漢語中“梳”“茀”也是一音之轉。

殷商時期婦女已經使用梳子這種工具了。殷墟遺址五號墓是武丁配偶婦好的墓。其中就出土了疏齒的玉梳和密齒的玉篦。這兩件玉櫛中玉梳高7.1釐米,梳柄雕刻有饕餮紋;玉篦高10.4釐米篦柄雕有雙鸚鵡。在商周考古中還出土過骨梳。

《說文》中許慎的定義是:“茀。道多草,不可行”。所以這個甲骨文字破譯為“茀”應該是不准確的,至少我們無法看出它的本字和“草字頭”有關。這是一把木梳,其中的意符“雙木林”既是梳齒的象形,也是木質梳子的質地。其中的意符“己”代表婦女長長的頭髮。這是一個名詞,会意字。可以用如動詞。

这个系列还有两个字:笰(見于《廣雅》),拂(見于武威簡)考證見《破譯75》、《破譯154》和《破譯160》三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