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破譯甲骨文字之三百六十八:吉

(2011-12-28 18:10:50)
标签:

甲骨文

本义

文化

分类: 远古史·甲骨文本训

破譯甲骨文字之三百六十八:吉 甲骨文

甲骨文“吉”的異體字很多,但是萬變不離其本義。它的所有的異體字都是由兩個意符組成:上面的意符為一頭尖一頭平的杵(也可以甲骨文“午”代替,見上圖例二);下面的意符是口或者是“凵”形。

《說文》:“吉。善也。從士口。”許慎這是在依據本字的字形直解本義。士口爲什麽就是吉呢?士口憑什麼會意就是吉呢?這是一個毫無道理的定義。

“郭沫若以為象牡器(雄性生殖器或公榫)。《甲骨文字研究·釋祖妣》于省吾曾謂象句形,下從之口為[上竹下去]盧。《殷器駢枝卷三》吳其昌吉谓皆象一斧一砧之形。《金文銘相疏證兵器篇》”引自徐中舒《甲骨文字典》

上述三個近代的定義中以吳其昌的破譯最為合理,但是吳其昌沒有解釋爲什麽能夠用“一斧一砧”來表示“吉”的本義。三位大家的解釋很有代表性,這些破譯非常典型地揭示了近現代甲骨文研究者知識結構的一個普遍的不足,就是不了解中國農村農民和農業。而殷商甲骨文正是在這樣的肥沃的文化土壤里萌芽、長大并成為一棵參天的大樹的。

吳其昌所說的“一斧”,實際上是中國農村建造“乾打垒”房屋的木杵。木杵一端是平的,可以用來砸實蓬鬆的土。木杵的另一端是象螺絲刀一樣的扁尖形,可以將靠近木板或牆壁邊緣的土搗結實。這樣的木杵中國的農民使用了幾千年,直到改革開放以前還在使用它建造房屋的土牆。動杵便是吉日,這是大約是甲骨文“吉”的本義由來。

吳其昌所說的“一砧”,實際上就是殷商民居的半地穴,地穴挖好以後,要用木杵將地面砸結實,砸平整。上圖例四是呈“凵”形,這不是地穴,而是建造土牆用的版築的斷面。馬如森將其列入甲骨文“吉”是有道理的。在甲骨文造字中這種建築工具的改進往往標誌著這個甲骨文字可能出現在一個新的時期。武丁發現其重臣傅說時,傅說正在用這樣的版築建造房屋。

《史記·殷本紀》:“武丁夜夢得聖人,名曰說。……于是乃使百工營求于野,得說于傅險中。是時說為胥靡,筑于傅險。……舉以為相,殷國大治。”

爲什麽用木杵和半地穴來表示吉利的意思呢?也就是許慎說的“吉。善也。”我們知道殷商人對于建造民居和宮室都是非常重視的。從測量地平、確定基址、選擇門向、安裝房頂都是非常慎重的。(參見我的相關破譯文章)所以建造房屋是一件非常吉利,非常善的事情。建造房屋也必須選擇一個非常吉利的時間開始。

破譯甲骨文字之三百六十八:吉破譯甲骨文字之三百六十八:吉破譯甲骨文字之三百六十八:吉在殷商卜辭中,經常在龜板卜辭旁邊出現單獨的 “吉”“大吉”“弘吉”“ 吉。用”的吉辭。這是對占卜得到的上天的旨意的肯定。甲骨文“吉”也常見于卜辭正文中:

卜辭:“己未卜。王貞:……于祖乙。王吉。茲卜”(佚894

卜辭:“王占曰:吉。無禍”(乙3427

卜辭:“丁未卜。囗。貞:…及今二月雨,王占曰:吉,其雨…”(前7·16·4

同樣,在卜辭中屢見“作邑”“作宮”“作室”的記載。說明殷商在建造宮室時候,都要占卜,選擇吉日和吉時。所以甲骨文“吉”的本義是建造房屋的吉日。引申為凡吉利之事。所以許慎所說的“從士口”實際上是甲骨文字的遺存。“士”就是木杵的象形;“口”就是半地穴的象形。當年許慎如果看見了甲骨文“吉”,他一定豁然開朗。

依照中国几千年的传统习惯,动土必须选择吉日。所以我们常见老黄历上标明“今日不宜冻土”或者“今日宜动土”就应该是从这里来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