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考古》杂志“枪毙”的论文(三)

标签:
卜辞不玄冥不午黾兆璺刻辞本义文化 |
分类: 远古史·甲骨文本训 |
《卜辭中兆璺刻辭“不午黽”(或“不玄冥”)考》
所以 的本義是殷商時建築城牆和房屋時使用的測量工具——吊線錘。它的引申義就是它在這個三字的固定詞組裡表示的意思:準,對準,準確。
所以上述的兆璺刻辭的完整意思是:命準不?或者是:命準否?是表示對該條兆璺的吃不准或者疑問,因此就需要繼續下一次占卜以得到更加清晰的兆璺,即得到更加準確的答案。
現在我們基本可以小結一下卜辭的告辭以外的刻辭的基本分類:
第一類:吉,大吉,弘吉。五期卜辭中均有,表吉利之意。
第二類:用,茲用,茲御。僅見於第三、四、五期卜辭,吉辭。
第三類:黽
第四類:單個數字,二告,小告,×告等。就某一事情灼龜占卜的序次。
《说文》:“黽。蛙黽也。從它象形。黽頭與它頭同。”甲骨文中涉及蛙蛇龜鱉類的字有好幾個,所以它們的甲骨文本字的認定難度較大,很多字學者們沒有統一的觀點。例如:
這個甲骨文字的破譯我是這樣認為的:
關於蜘蛛。蜘蛛有八隻腳,而且八隻腳外形是相同的,這裡的八隻腳有三種外形。所以本義是蜘蛛的可能性不大。此外,蜘蛛的生物特點是吐絲織網,這裡沒有表現出這一本質特點。李孝定認為圖案中部的一橫或者兩橫為蛛網之象並不符合甲骨文造字的一般規律。在甲骨文中這樣的一橫或者兩橫用來表示“刀砍的斷痕”。參見《破譯70》甲骨文字“絕”和“冬”的破譯。李孝定認為這一橫或兩橫“此正蛛之特徵而蛙黽所必無者也”,這個解釋未免武斷。正如甲骨文“絕”字中絲繩可以以刀斷之,青蛙也是可以刀斧加身的。“必無者”未必不可以出現在甲骨文造字中。
關於龜。因為甲骨文中已經有了一個“龜”字,有側視和俯視兩種造字。另外,甲骨
文中尚有一字如圖:右邊一字和甲骨文“龜”字基本相同,區別僅在於背上沒有龜的紋理。我認定這個字應該是甲骨文“鼈”。在甲骨文系統中,這個“鼈”也常見于供奉。
關於青蛙(蛙黽)。證明了上圖左例甲骨文本義是青蛙,才能夠將其本字定位黽。這個字的本義是不是青蛙呢?青蛙的前肢和後肢卻別較大。在游泳時,青蛙正是這樣一種姿勢。今天的蛙泳就是象青蛙學來的——前撥後蹬式。怪異的是這個字的身上有兩橫。其實這個字在卜辭中有三種情況:身上無橫的;身上有一橫的;身上有兩橫的。如果將這個“橫”解釋為腿的話,這種可有可無,可多可少的腿是不符合生物學規律的。此外,至今被發現的甲骨文中也沒有用橫線表示“腿”的先例。這裡的橫就是我所定義的非固定意符。在該字造字中,可以沒有這一橫,也可以是一橫或者兩橫。但是無橫,一橫,兩橫分別表示不同的意義。
我認為這個甲骨文字可以破譯為“黽”。我們從該字在卜辭中的使用的語境來考證一下:
卜辭:“六日壬。十月死黽”(甲1165)這裡的“死黽”可以做“死命”解。黽和命相通的假借用法在卜辭中還有多例:
卜辭:“我黽五十”(乙4948)這裡的“黽”也應該是命的同音假借。殷商方言中“黽”“命”同音。該辭條可以譯為:我已經五十歲了。
卜辭:“貞:[弓斤]其有疾。王占曰:‘[弓斤]其有疾。叀丙不庚。二旬又一日庚申喪黽’”《合13752》其中的“喪黽”應為“喪命”之意。
以上三例卜辭可以證明在甲骨文中“黽”“命”可以同音假借。值得一提的是:青蛙自身也是一條生命。所以我認為徐中舒認為黽是灼龜占卜過程中的一個“祭物”的觀點是有道理的。看一看兆璺刻辭中的甲骨文黽字,上面有些無刀斬痕跡,有些在大腿和身體之間有一刀斬痕跡,有的在上肢和身體之間還有第二道刀斬的痕跡。這些都應該有一個合理的解釋。
【甲骨文字本義小結】
不的本義:樹被砍伐以後剩下的樹墩和樹根。引申義:否定副詞“否”。見《破譯196》
黽的本義:青蛙。名詞。在殷商方言中黽、命發音相同,所以在卜辭中“黽”借用為生命之“命”。卜辭中“黽”假借為“命”可能還含有祭祀上的特殊意義,待考。
【注】本文中有關清代唐英【陶冶圖說·採石制泥】相關引文引自新浪博客《亞洲風——李兆良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