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破譯甲骨文字之三百五十四:臬 相

(2011-10-28 18:12:01)
标签:

甲骨文

本義

標準

文化

分类: 远古史·甲骨文本训

破譯甲骨文字之三百五十四:臬 <wbr>相 圖一 甲骨文 破譯甲骨文字之三百五十四:臬 <wbr>相  圖二 甲骨文

我之所以將“臬”和“相”兩個甲骨文字放在一起是爲了比較研究。這兩個字造字上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共同點是“臬”是木上有自(鼻子);相是木上有木目(眼睛)。不同點是“臬”僅見一例是上下結構;“相”可以是上下結構:“木”在“目”上或“木”在“目”下均有實例,也可以是左右結構,木在目左或者木在目有也有實例。

根據甲骨文“相”的四種異構體,我在《破譯168》中將甲骨文字“相”的本義定義為:“相的本义:观察一株树。动词。引申为察看某物。”這種觀察就像觀察樹木一樣是看它的整體而不是局部。有卜辭為證:

卜辭:“相日。今允雨。相”(前5·25·5

既然是查看整體,當然從各個角度看都是可以的,所以甲骨文“相”出現了四種異體。但是當我們考證甲骨文“臬”的本義時,就產生了這樣一個學術問題:甲骨文“臬”也可以有這樣四種異體嗎?會影響“臬”的本義的表達嗎?我在考證甲骨文“臬”的本義以後再來解決這個問題。卜辭中唯一的“臬”字的此條是這樣的:

卜辭:“乙酉卜。夬。貞:往復從臬幸工方。二月”(前5·13·5)這裡“從某人幸工方”中的“臬”應該是一個人名,與本義無關。

《說文》:“臬。射準的也。從木自聲。”許慎的這個定義是存在問題的。甲骨文的造字用了鼻子和一棵樹,造字環境應該不是射箭的意思。“臬”字的聲符也不是“自”。這個“臬”的甲骨文和小篆之間本義斷裂了。這個斷裂就發生在殷商到東漢的一千年之間。

“山重水複疑無路”,幸好段玉裁老先生為我找到了一條非常珍貴的線索:

“臬。古假‘藝’為之。《上林賦》:‘玄矢分。藝殪僕’文穎曰:‘所射準的為藝。’《左傳》:‘陳之藝極’皆是也。臬之引申為凡標準法度之偁。”《說文解字注》臬條。

段玉裁的注解意在說明許慎《說文》以前,“臬”可以假借為“藝”,文穎的注解也說明“藝”有“箭靶”“目標”的意思。確實,“臬”後來引申為“圭臬”即標準、法度。我們來看一看甲骨文的“藝”字,如圖三: 破譯甲骨文字之三百五十四:臬 <wbr>相  甲骨文 藝 例二存疑

甲骨文的“藝”字是一個會意字,即人手執樹苗欲種植之意。

卜辭:“戊申卜。王往田埶(或藝)”(前2·27·4

這個“種樹”的本義到了《說文》中依然沒有改變:

《說文》:“藝(埶)。種也。從丮坴。丮持種之。《詩》曰:‘我埶(藝)黍稷’”這裡我用了本字“藝”,因為在《說文》中沒有“藝”“勢”等字,用“埶”容易產生歧義。該字段注云:“周時六藝字蓋亦作埶。儒者之于禮樂射御書數猶農者之樹埶(藝)也。”這裡要特別強調一點,無論從甲骨文“藝”還是小篆的“埶”,其本義都是“種植”和“移栽”,而不是“播種”,就是將出土的樹苗移栽(重新種植)到另一片土地裡。明確這一點對確定甲骨文“臬”的本義是很重要的。

甲骨文“藝”:本義是種植,移栽。動詞。

甲骨文“臬”:本義應該是一種標準,因為在後世的使用中“臬”一直是作為“標準”在使用。那麼這個“標準”的本義和甲骨文“臬”的造字會意有什麽關係呢?甲骨文“臬”的造字是鼻下從木,如果這個“臬”在殷商時代的本義就是“標準”的話,那麼它就只能有一個解釋——樹苗的標準。就是什麼樣的樹苗可以用來“藝”——移栽和種植。這個這個標準是一個高度——樹苗長到成人鼻子的高度時——就達到了移植和栽種的標准了。所以甲骨文“臬”在卜辭中不會出現異體字,按照甲骨文造字會意,它只能有這樣唯一的一種表示方法。

有人會問爲什麽不用從木從目的甲骨文“相”字來代表這一“標准呢”。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標準只能是一個,人有兩隻眼睛而只有一個鼻子;二是測量樹高時距離樹最近最直接的是鼻子而不是眼睛。甲骨文“臬”和“藝”是有內在聯繫的兩個字,“臬”是樹苗移植的標準,達到標準以後的樹苗可以“藝”。這兩個字之間可以假借應該不是因為這一重關係,卜辭中的假借字一般是同音假借,因此這兩個字在殷商方言中可能是同音字。這個推測尚待進一步考證。

【甲骨文字本義小結】

臬的本義:移植樹苗的標準高度。名詞。后引申為準則和法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