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處是遠古雲夢澤?
(2011-09-30 18:04:32)
标签:
云梦泽云杜梦云中洞庭 |
分类: 远古史 |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这是唐朝诗人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詩人描寫長江以南的洞庭湖水汽飄渺以致蒸騰到了長江以北的雲夢大澤。其實在遠古的時候這個洞庭湖就是雲夢大澤的一個組成部份。我的這個觀點在學術界是有不同意見的。
雲夢澤在先秦經典文獻中第一次出現應該是《尚書·禹貢》:
“荊及衡陽為荊州。江漢朝宗于海。九江孔殷。雲土、夢作治。”這是說荊山和衡山以南的地理區域就是遠古大禹所劃分的荊州。長江和漢水這兩條荊州最大的河流從這裡東流入海。荊州境內的長江以今天湖北的鄂州為界:鄂州以下為分為九條江河;鄂州以上西至今湖北枝江市為雲夢大澤。《尚書正義》:“九江潯陽地記云:‘一曰烏白江。二曰蚌江。三曰烏江。四曰嘉靡江。五曰畎江。六曰源江。七曰累江。八曰提江。九曰箘江’。張須元《緣江圖》云:‘一曰三里江。二曰五州江。三曰嘉靡江。四曰烏土江。五曰白蚌江。六曰白烏江。七曰箘江。八曰沙提江。九曰廪江。參差隨水長短。或百里或五十里。始于鄂陵終于江口會于桑落洲’。” 這是說九江分于鄂州,會于桑落洲。
《太平寰宇记》謂桑落洲:“洲在县西南百九十里,与浔阳分中流为界。江水自鄂陵泒而为九,于此合流,谓之九江口。”桑落洲位于安徽宿松縣境內長江邊。
九江以上便是雲夢大澤。雲夢澤現在要給它一個地理上的界定並非容易的事情,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地理學上曾經為江北的雲夢澤和江南的洞庭湖是不是一個大湖而爭議不休。這個學術上的問題對于界定雲夢澤的地理範圍非常重要。所以從宏觀上這個定性就是當務之急。我的觀點是:今天長江以南湖南境內的洞庭湖遠古時應該是雲夢大澤的一個部份,原因在于以下幾點:
一、《尚書正義》疏:“正義曰,昭三年《左傳》:‘楚子與鄭伯田于江南之夢是雲夢之澤。在江南也’。” (作者注:昭三昭四,楚子連續兩年邀鄭伯田于夢)
這裡司馬相如所說是“方八九百里”,就是這個雲夢澤是一個近乎正方的區域,長八、九百里寬也是八、九百里。雖然這一地域的水文情況今天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地名還在,尚且可考證:
雲夢澤的東西長度,即從湖北省枝江市到鄂州的直線距離是350公里,這一長度基本符合“方八九百里”的歷史事實(西汉时度量衡一尺等于今天的0.231米)。根據司馬相如的說法,雲夢澤的南北距離應該是這個長度左右不遠。今天湖北的京山縣既是古雲土縣治,可以視為遠古雲夢的北緣。可是這個京山(或者可以用京山附近的雲夢為測量點)向南直到長江邊洞庭湖口得湖南岳陽市直線距離也不過200公里。這是無論如何不符合《子虛賦》的描述的。如果我們以湖北雲夢或者京山為雲夢澤的北緣,那麼按照《子虛賦》“方八九百里”的記載,這個雲夢澤的南邊緣應該是在今天湖南省的益陽市。從地理圖或者水文圖都可以看出這個“方八九百里”的雲夢澤正好包括了今天整個的洞庭湖。
三、洞庭湖在地质史上与云梦泽同属于“江汉——洞庭凹陷”,歷史上的洞庭湖也有“八百里洞庭”之說。所以“洞庭”和“雲夢”應該是同一個大澤的不同稱呼而已。先秦古籍中所記載的“洞庭”只是對山和平地的稱謂而不是指湖泊。
《山海經》:“又東南一百二十裏,曰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遊于江淵,澧、沅之風,交潇湘之淵”。顯然這裡的“潇湘之淵”就是後來的洞庭湖區。
《莊子·天運》:“帝張鹹池之樂于洞庭之野”。
《 鄂君啓節》銘文:“自鄂往:上江、入湘、入資、沅、澧、油”。鄂君啓節為戰國時 楚懷王所制。自楚都安徽壽縣入沅、資、湘、澧四水必經洞庭湖,但是這個通行證上卻沒有注明洞庭湖的名字。说明洞庭为湖名可能是战国以后的事情。本例轉引自《百度百科•洞庭湖》
所以從宏觀上看,遠古雲夢澤應該是一個包括今天洞庭湖在內的一個大的湖區,由于地陷和長江水滯留而形成的一個“方八九百裏”的超大湖泊。那麽從微觀上看這個雲夢澤又是怎樣的呢?
《尚書正義》注云:“雲夢之澤在江南。其中有平土丘。水去可為耕作畎畝之治。”其疏曰:“《地理志》:‘南郡華容縣南有雲夢澤’杜預云:‘南郡枝江縣西有雲夢城。江夏安陸縣亦有雲夢。或曰南郡華容縣東南有巴丘湖。江南之夢、雲夢。一澤而每處有名者’……四年左傳稱:‘楚昭王寢子雲中’則此澤。亦得單稱雲。單稱夢……”。宋代的裴駰持折中的觀點認為雲夢本為兩湖,錄在此為據:
《史記·夏本紀》集解:“按:雲土、夢本二澤名,蓋人以而澤相近,或合稱雲夢耳。”
至于這個遠古雲夢大澤的疆界四至,蒙文通在其《中國古代民族史講義》中做了考證:
“胡渭言:《漢志》‘南郡華容縣。雲夢澤在南。荊州藪。’‘編縣有雲夢宮’‘江夏西陵縣有雲夢宮’華容今監利、石首二縣,監利在江北,石首在江南,編縣今荊門州,西陵今蘄州及黃岡、麻城皆在江北。《水經·沔水注》云:‘雲杜縣東北有雲夢城’雲杜今京山縣。又《夏水注》云:‘自州陵東界,逕于雲杜、沌陽,為雲夢之藪。’州陵今沔陽州,沌陽今漢陽縣。《元和志》云:‘雲夢澤在安陸縣南五十里,東南接雲夢縣界。’以上諸州縣皆在江北,由是言之,東抵蘄州,西抵枝江,京山以南,青草以北,皆為雲夢。孫詒讓云:‘全藪陸地,則直跨今湖北漢陽、黃州、安陸、德安、荊州五府境。’是江既出夔峽之湍悍,即入雲夢之浩淼。”
但是我們無論是在《史記·夏本紀》還是在蒙先生所引用的諸多歷史典籍中看到的只是他們論證了雲夢澤上至枝江下至漢陽北至京山,卻沒有指出雲夢澤的那邊疆界在哪裡。洞庭湖有個俗稱叫做“青草”,在洞庭湖南邊還有一個小湖叫“青草湖”。蒙先生所指的“青草”應該就是指的是洞庭湖,所以在他的結論中雲夢澤應該是不包括洞庭湖的。如果這個“青草”指的就是今天湖南的青草湖,那麼這個雲夢澤就是包括了洞庭湖在內的。蒙先生以石首規定了雲夢澤的南方疆界,他所說的“青草以北”就是“石首以北”的意思,所以他的觀點顯然是雲夢和洞庭是兩個湖。
這是我不能同意的。按照我的觀點,遠古雲夢澤的南邊疆界應該是在今天湖南的益陽的資水。東起鄂州,西至枝江,京山以南,益陽以北,這個地理範圍包括了洞庭湖在內。這個地理方位也正好是司馬相如所說的“方八九百里”的一個廣大的亦耕亦湖的地區。這是一個湖區、沼澤、濕地和宜居平地丘陵共同組成的“水國”。雲夢澤地跨大江南北,後世萎縮為長江以南的洞庭湖和長江以北的雲夢澤,所以才引發了後世的雲夢澤在江南還是在江北的學術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