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兩漢前文獻中的龍(二)

(2011-09-28 14:33:22)
标签:

尔雅

广雅

龙卷风

文化

分类: 远古史·龙系列

《爾雅》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釋義的訓詁學著作,作為一本工具書根據其中引用的文獻資料可以判定它不會早于戰國但不遲于秦末漢初。其成書過程可能是一個歷代學者不斷增訂修改的過程。

《爾雅》中沒有發現“龍”字。但是《爾雅》中已經有了龍捲風的記載:

《爾雅·釋天》“扶搖謂之猋”注曰:“暴風從下上。猋,必遙切。”自下而上的暴風形態僅有龍捲風一種,所以這裡的“扶搖”是龍捲風應該是沒有疑問的。這是個奇怪的現象,《詩經》中有八例涉及“龍”字,但是它們的本義都不代表龍捲風;《爾雅》中未見“龍”字,但是卻有龍捲風的記載。這個記載和《莊子·逍遙游》中“鹏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在年代上是吻合的。《庄子·逍遥游》中同時記載了一個龍捲風的故事: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返。”

列子正是被龙卷风裹挟到很远的地方,以致走了十五天才回到家。.列子,名寇,又名御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郑国人,与郑缪公同时。郑国主要在今天的河南中部一带,都城在现在的河南新郑,據歷史記載是龙卷风多发地。這個故事說明戰國時代確實有龍捲風,但是它已經不叫作“龍”,然而也沒有被稱之為“龍捲風”,而是被稱作“扶搖”。

《廣雅》是仿照《爾雅》編纂的訓诂學著作,是《爾雅》的擴編。全書的體例,仿《爾雅》而成。隋代曹憲作,因避隋炀帝楊廣諱,改稱《博雅音》。《唐志》則改作10卷,書名仍稱《廣雅》,沿用至今。

《廣雅》中已經有了漢字“龍”,比它出現更早出現小篆“龍”字的是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

《廣雅》中除了出現了六個漢字“龍”的義項以外,還編入了由“龍”組成的詞:

龍木,龍鬚,龍沙,龍淵,龍眼,龍銜,龍蹏,龍膽等,這些詞都是以“龍”字進行造詞的植物名稱。

《廣雅》中收錄的漢字“龍”的六個義項依次排列為:

1,“…龍、嫡、郎、將…君也。”

2,“龍、利…調、庸,和也。”

3,“山龍,彰也。”《廣雅疏證》:“此云‘山龍,彰也’,蓋效《爾雅》,而失其義矣。”

4,“龍、光,寵也。”《廣雅疏證》:“鄭注:‘師卦云,寵,光耀也。’”

5,“龍、疏、蒲、枓,杓也。”《廣雅》中“龍”字的這一條訓詁直接來自甲骨文“龍”,也就是直接來自遠古龍捲風的形象。

《說文》:“杓,挹取也。象形。中有實。”

《禮記·明堂位》:“…夏后氏以龍杓。殷以疏杓。周以蒲杓…”

但是上述飲食的器具杓爲什麽會與“龍”相聯繫呢?請看下圖甲骨文“龍”字:

兩漢前文獻中的龍(二) 圖中第三例甲骨文“龍”字正是北斗七星的造型,這個字是根據龍捲風的夜像造字的,其會意是夜間龍捲風扶搖直上北斗的情景。其餘五例甲骨文“龍”均從王或從帝。《廣雅》中“龍”的這一義項正是由此引申而來。所謂“龍杓”是指北斗七星組成的“杓”的形象,也是甲骨文“龍”的形象。在這裡我們找到了“龍”由夏到商再到周的本義的傳承和引申。所謂“夏后氏以龍杓”只是周人的記載,而周人自稱是夏后氏的後代,所以這個記載的真實性值得懷疑。但是“龍”字引申出“杓”的義項的訓詁現象是有遠古脈絡可追溯的。

6,書後補正有:“令、龍,君也。……改《呂氏春秋·介立篇》注云:‘龍,君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