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破譯甲骨文字之三百三十九:擊

(2011-09-14 17:12:45)
标签:

甲骨文

本義

文化

分类: 远古史·甲骨文本训

殷商之世殷地多蛇。所以在殷商甲骨文系統中有很多的字使用“蛇”來造字,蛇在甲骨文中譯作“它”。其形象就是一條蛇,請注意它的頭是用菱形或者一個箭頭表示。可能是爲了強調蛇的攻擊性。甲骨文中有一個造字是蛇爬上了牀櫺,說明那是的蛇登門入戶是常見現象。本文研究一個特殊的甲骨文字,如圖:

破譯甲骨文字之三百三十九:擊 漢字無本字 我破譯為:擊

上圖中的這個甲骨文字有三個意符組成:從丨(即擊蛇所用的木杖),從它(即一條蛇),從散點(即打死蛇流出的血)。

上文說過,蛇是一個非固定意符。可以是菱形的頭,也可以是箭頭表示的頭。我曾經推測這兩種蛇頭會不會一種代表有毒的蛇,另一種代表無毒的蛇呢。苦于沒有證據只好作罷。我也曾經揣摩爲什麽殷商人不用蛇的毒信——即蛇的舌頭——區別有毒蛇和無毒蛇呢,專家告訴我說有毒蛇和無毒蛇都有舌頭,所以不能用毒信來區別蛇的有毒或者無毒。

其實仔細觀察後我們發現,打擊蛇所用的“武器”也是非固定意符。例一例二是棍棒,例三例四是長柄的錘。這也是合乎情理的,打蛇時一般是隨手“抄傢伙”,所以不拘拿到的是棍棒還是鐵鍁、銅戟、鐵錘之類的東西。

破譯這個甲骨文字的難度在于現代漢字系統中沒有這樣一個漢字與之對應。按照它的甲骨文造字,這個字破譯為漢字應該是從丈從它從散點,即使這個“丈”現在已經約定俗成為“攵”,那也是從攵從它從散點。它的本義也是清晰的:打蛇的意思。那麼它的漢字應該定位成那一個字呢?

于省吾曾經破譯過這個甲骨文字:“字象以樸擊蛇,其或以數點,象血滴外濺形。……字之本義為以攴擊它。其引申義為割解——乃後世淩遲之刑的起源。”

徐中舒贊成此說:“其初義當由以攴擊蛇而會樸擊之意,后引申為割裂之義。”

于是這個甲骨文字一直被破譯為:從也從攵。《說文》:“也攵。敷也。從攴也聲。讀與施同。”許慎的這個定義與甲骨文本字所要表達的本義相去甚遠。其實不僅許慎的定義不對,于省吾和徐中舒的“割裂、割解”之意乃至引申出“淩遲”的義項也不對。

上圖的甲骨文要表達的本義很簡單:擊蛇而已。擊蛇以致流血而已。這裡面沒有絲毫的動刀的意思,更沒有“割解、割裂”的意思。我們不能做這樣的不符合訓詁學的引申。讓我們來看這個甲骨文字在卜辭中的用法,或許能夠有所啓發:

卜辭:“甲子卜:~二豕二牡于下乙”(乙4544)下乙是夏的都邑“夏邑”的假借。

卜辭:“庚辰卜。囗。貞:令多亞~犬”(寧2·16

卜辭:“甲子卜,囗,貞:勿~羌百。十三月”(鐵176·1

卜辭:“貞:翌乙未率~夷”(乙1512

上述卜辭中本字並非“打蛇”,亦非“割解、割裂”,只是“打擊、打死”之意。所以在甲骨文字的破譯中如果遭遇到甲骨文本字沒有對應漢字可以表示是,應該退而求其次,以本義的表達尋找對應的漢字,這個漢字的字形結構越接近甲骨文本字,其本義越接近甲骨文本義就越好。

所以上圖的甲骨文字我認為應該破譯為漢字:擊。該字與上圖例三例四的甲骨文字最為接近,本義基本相同:

《說文》:“擊。攴也。”但是這個“攴”卻無法表示“打擊”的對象。所以對應漢字“擊”較為妥帖。從軎從殳從手。其中的意符“軎”就是被擊的對象。象本字中的“它”,象卜辭中的“豕”“牡豕”“犬”“羌”和“夷”。總之,它就是一個被打擊的(準確地說應該還是會流血的)對象。雖然造字結構中的“軎”可能是沒有生命的東西,但是作為動詞,漢字“擊”最為接近甲骨文本字。無論從造字結構還是從本義上都是如此。

【甲骨文字本義小結】

擊的本義:擊蛇。引申義打擊一切有生命的東西。引申為:打擊。打出血來,但是不一定打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